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beac25af45b307e87197de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北区实验中学 郭惠芬、王唯亚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2、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感受江山的美丽多娇,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2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发展语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石潭记》(一)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 收集有关柳宗元的诗词、文章、生平介绍,有关《小石潭记》的图片资料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对柳宗元的了解:

教学步骤 1 2 3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材料。 学生活动 欣赏并说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教学反思 请同学们回忆以前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 学生思考回答。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学生发言,交流图片资料。 元的了解最多。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 章。 再由个人朗读。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2 文。 划出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4 5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启发学生归纳文章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朗读课文。归纳、交流。 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说说思考交流。 本文的写作思路。 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2课时《小石潭记》(二)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能说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课前准备:收集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楹联的背景和内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引导联想,体会并能说出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在黑板上写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集体回答。 1 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然后提问作者是谁 联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贬永州之后孤寂思考交流。 2 悲凉的心境,再提问,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境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3 4 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样心境的语句。 读课文,寻找,交流。 质疑: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小组讨论后交流。 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第二块:品位探究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 1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 文。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谈一谈喜欢的理各抒己见。 由。 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思考归纳。 描写的。 引导体会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 个别朗读。互评。 教学反思 2 3 4 5 第三块:拓宽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创设活动情景: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明确要求。 1 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导入) 2 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交流,点评。 导。 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独立思考。 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组织全班交流,评选最佳楹联。 小组讨论。 交流,评选。 3 4

第三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课前准备:收集苏轼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读顺、了解课文内容。 收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课堂学习:

第一块:音乐导入,引导“咏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展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启发联想:月亮,以其学生吟咏课前准备 1 皎洁的光辉,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和好的诗词。 词人的遐想啊,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走入月光下,一起来吟咏“写月”的诗句。 总结:一缕月光能抒发人的情怀,或壮烈或缠绵。当进入新课学习。 2 人有心事时,把心托给明月,何尝不是人生一种情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宋代大学问家的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第二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布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集体朗读,再由 顺文章。 个人朗读。 布置要求: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再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2 懂课文。 工具书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 组织交流 交流学习成果,共同讨论解决疑难词句。 提问:作者写此文时心情怎样?从哪独立思考,交流。 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体验作者的心情。 4 5

第三块:品味赏析,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独立思考,回答:“庭1 苏东坡,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下······交横,盖竹现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旷达与磊落,问:柏影也。” 文中哪一句描写最能体现这一心境? 引导联想:这短短三句话,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学生书面描绘,交流,评点。 2 之笔,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笔调描绘出这月下美景。 3 品味赏析:说说这月下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什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么感受,是如何传神地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 4 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投入地朗读 课后学习:熟练背诵课文。 本文篇幅很短,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贬期间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贬期间,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查一下,看看这期间作者还写了哪些优美诗句,把你喜欢的诗句整理下来。

第四课时:《阿里山纪行》(一)

学习目标: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味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前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分组活动) 课堂学习:

第一块:交流关于阿里山的资料,导入课文

教学步骤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欣赏歌曲《高山青》,请学生向大家介绍每组派代表发言。结合搜集到的资 你所了解的阿里山。 料进行解说。如实物投影展示图片等。时间:每人2—3分钟。 2 导入:阿里山的风光真是迷人,听了两位 同学的介绍,我们还是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跟着吴功正再去游览一番吧。

第二块: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写的 得写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复朗读,体会它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独立思考。 好在哪里。 2 指导:从多个角度去赏析 从各个角度进行赏析。 如词语用的精当、修辞、节奏感等 3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讨论。 布置任务:课后将好的词语或句子摘抄 在读书笔记本上

第三块:欣赏歌曲,朗读优美语段

教学步骤 1 2 教师活动 播放歌曲《高山青》 组织朗读优美语段 欣赏,哼唱 个别朗读,互评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阿里山纪行》(二)

学习目标:理清文章内容,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自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组织“我做导游”活动,学习移步换景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