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1a5a0cba1aa8114431d9d5

为唐宋传奇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开导了笔记小说的先路,为后世戏剧、小说提供了丰富素材。

第五节 作品选讲

选读《列异传·宋定伯捉鬼》、《搜神记·三王墓》、《世说新语·王蓝田性急》。

第五编 隋唐五代文学(36学时)

概论

隋唐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特别是唐高祖李渊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唐太宗李世民,继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固政权起很大作用,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外因。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内因。

第一章 初唐四杰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时分配:2 教学环节:讲课 四杰生平:“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之浪漫,遭遇悲惨。”(闻一多语) 重点介绍王勃生平;重点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两条感情线索的交互发展,决定了此诗健康、向上的基调。杨炯与《从军行》。

骆宾王与《在狱咏蝉》。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远眺》。

四杰诗作虽未能脱尽六朝绮靡文风,然而,能初步突破诗歌只描写宫庭、贵族生活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领域,开始具有唐诗的气派,五律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初步定型。

第二章 陈子昂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陈子昂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时分配:3 教学环节:讲课

四杰之后,正式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以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了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

陈子昂的生平:早年“任侠使气”,中进士后,上书论事,曾两次随军出塞,因受主将压抑而去职还乡,后遭政敌迫害死于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政治上的远大抱负。“请息兵”,“请措刑”的政治主张。 陈子昂的创作:感遇诗《丁亥岁云暮》。

17

重点分析《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的理论:《感遇诗》“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

第三章 山水田园诗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 学时分配:3 教学环节:讲课

山水田园盛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

孟浩然生平: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

孟浩然的创作:分析《过故人庄》,串讲《春晓》。

王维的生平: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是其处世哲学。

王维的创作:也以40岁为分界线,划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分析前期作品《观猎》。 分析后期作品《山居秋暝》。 选讲篇目: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春晓》。 王维《观猎》、《少年行》、《送元二使安西》、《老将行》、《山居秋暝》、《渭川田家》。

第四章 边塞诗派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学时分配:3 教学环节:讲课

边塞诗兴盛的原因:盛唐社会,由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新的局面吸引着有志之士,跃马边疆建功立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应运而生。

岑参生平略述;分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岑参的诗,气势磅礴、雄奇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特点。

高适生平略述;分析《燕歌行》。

王昌龄与王之涣:生平简介。分析王昌龄《出塞》,介绍王昌龄的创作特征,“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分析王之涣《登鹳雀楼》。

选讲篇目,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

高适《燕歌行》、《封丘作》。 王昌龄《出塞》、《从军行》、《闺怨》。

18

第五章 李白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时分配:6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生平:李白出身富而不贵。学习从方术入门,博涉百家,未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习辞赋,好剑术,慕神仙。二十六岁离乡远游。胸怀“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其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

生平的三个重点:1.李白的籍贯问题;2.供奉翰林与赐金还山;3.从永王李璘东巡。 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的庞杂的思想。1.封建市民的思想。2.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功成身退”将二者统一起来了。3.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李白思想中的糟粕。4.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非政治家。

第二节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李白的创作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浪漫主义这一流派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1.主题的现实内容与非现实情节的结合。2.很少详尽地描写生活过程。3.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重点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串讲:《古风》“西上莲花山”、《行路难》、《月下独酌》、《赠孟浩然》、《赠汪伦》、《嘲鲁儒》。

选讲篇目:《古风》“西上莲花山”“大车扬飞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永王东巡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第六章 杜甫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时分配:6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杜甫生平和思想

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2.长安十年(35-44岁)。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4.“漂泊西南天地间”(49-59岁)。

重点讲述杜甫的生活道路对其创作的影响。杜甫的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艰难坎坷的生活,玉成了杜甫,使其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创作,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广度”从略,参见文学史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的概述部分。

深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尖锐性;对时局的敏感与预见;对战争的清醒认识。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介绍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成熟、高超的艺术技巧。《自京赴

19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现了杜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生命线,正是这条生命线,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批判现实的力量,具有真正的思想价值。《三吏》、《三别》表现了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特征:1.深刻、冷峻的解剖现实。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3.选材的典型性与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五律《春夜喜雨》,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表现了“律中鬼神惊”的高超技巧。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继承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把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比较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对中晚唐的新乐府运动具有直接的启迪作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选讲篇目:《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第七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宗旨及创作实际。 学时分配:4 教学环节:讲课

第一节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原则,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

概括地说:乐府诗,自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文人的摹拟创作,再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写时事,三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其间,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他与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共创新乐府,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一曰讽谕诗,二曰闲适诗,三曰感伤诗,四曰杂律诗。以白居易44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划分前后两期,前期“志在兼济”,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后期志转消沉,“独善其身”,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其中,白居易最重视的是讽谕诗。重点介绍讽谕诗。

重点分析《上阳白发人》,串讲《卖炭翁》、《钱塘湖春行》。 第三节 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一篇脍炙人口而内容又极为复杂的叙事诗。 (一)古今岐说述评。 (二)《长恨歌》的基调是婉而讽。

(三)回答几个问题:1.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评价,为什么说“时之所重,仆之所轻”?2.白居易为什么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3.“一篇长恨有风情”该如何理解?

选讲篇目:《重赋》、《杜陵叟》、《轻肥》、《卖炭翁》、《上阳白发人》、《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

第八章 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