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9af4980c22590102029df0

转让其知识产权。比如,青霉素是牛津大学一位科研人员发明的,他捐出去了,我们没有任何异议。

我们建立了一个“创新公司”,它的主要职能是为大学的科研发明寻找风险投资,建立新的公司,这个模式很成功。过去几年,每年有8个公司上市。大学在公司中占有一定股份,并可以通过出售股份赚钱,这个机制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是很有效的。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科研资源调配至关重要

张信刚校长认为,香港城市大学知识产权转化模式和美国相近。一位员工被大学聘用后创造的知识产权成果属于大学所有,学校会对一个发明进行审核其回报多少来决定是否提供支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审核一个发明创造拿专利的可能性高不高,赚钱多不多,如果可能性高并且能赚钱,学校就不会放弃。一般来说,会有2/3都要放弃,因为学校负担不起所有的费用。

大学成立公司方面,香港城市大学成立了“城大企业”,这个公司和学校的财务是分开的,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学校持有一定的股份。例如,一位教授创办了“千里眼公司”,现在这个公司已经上市,发展得很成功。

奥斯汀大学校长福克纳说,资源如何优化利用到科研项目中,涉及大学科研资源调配的问题。这一点,每所大学具体的机制是不一样的,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把科研资源调配的权力下放给人才,让他们作决策。一个决策如果把优秀的教授排除在外,那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决策。为了防止教授过多地为自己的院系争取利益,保证决策的公平性,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同时也可邀请外界机构参与决策,促使权力平衡。

《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10日第1版

45

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在于特色 唐景莉 杨晨光 吕夺印

行业院校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行业院校的校长们认为,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特色,不能盲目地考虑将学校办成综合性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说,西安电子科大是以电子信息学科为主,工、管、理、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所以要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在发挥自己的特色上多下功夫,使我们的电子信息特色更加鲜明。段宝岩说,要坚持走一条内线和两条外线相结合的特色路线,一条内线就是指内部的指标体系,两条外线是指与国内、国际的学校加强联系,引进高水平师资。

“作为行业院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河海大学校长张长宽认为,不能盲目地考虑将学校办成综合性大学。就拿河海大学来说,即使向综合性转变也很难超越南京大学或者东南大学,反而丧失了自己的优势,因此要坚持走四条道路保持自身的水利和能源的特色。一是保持原有强势,将其发展成为行业内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绝对优势;二是不固守原有阵地,在相关领域内拓展新的学科;三是不能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四是考虑与科研院所或者企业合作,申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谈及保持核心竞争力,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文心田认为,只有特色鲜明的学校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在办学理念上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力争赋予传统优势以新的内涵,比如生物信息学,就是我们在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上寻找的新的制高点。四川农业大学坚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应用科研上,立题来源于生产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效能方面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先进生产力的研发基地。他说,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给学校以很大的压力,因为成果自身的转化需要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想尽办法吸引和集聚人才,自筹经费占学校总经费的2/3。我们的目标是要在科学研究的水平上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多投入资金,为建成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作出应有的贡献。

46

“科学定位,各安其位”。行业院校的校长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些校长对记者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10日第1版

差距敢于正视 目标坚定不移

——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校长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唐景莉 黄蔚 卢丽君 杨晨光 吕夺印

“建成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什么?”在19世纪后期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查尔斯·埃利奥特在回答约翰·洛克菲勒的这一问题时说,是“5000万美金和200年”。事实证明不需要这样漫长。20世纪初,芝加哥大学只用了20多年及稍微多于5000万美金的资金就办成了世界一流大学。

2004年夏天,在中国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再次成为中外大学校长关注的话题。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需破解哪些难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4所学校的校长。记者发现,校长们关心资金的筹集,更关心大师的延揽。采访中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谈到了学校的发展战略。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稳扎稳打的渐进过程

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哪一所大学的事情,而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使之成为新时期我国先进文化的标志之一,是北大人的光荣使命。北大校长许智宏今天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表达了北大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

“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运行的主体是高素质的师资、一流的人才。”许智宏说,“要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人,在于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47

在许智宏看来,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优秀教师应当是国际流动的,在流动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只有优秀教授的资源充分流动起来,才会给大学带来新鲜的学术思想,才会真正使科教兴国战略更具有活力。”北京大学推出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措施,把目光放眼于全世界和国内的其他名校,加快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步伐,为北大建设一流大学注入最新鲜的“血液”。

许智宏表示,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许多本科生就有机会到其他一些世界知名大学进行一学期到一学年的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海外延伸。北大接受了来自加州理工大学等校的学生来北大学习,耶鲁大学等都在北大开办了暑期班,目前,学校有来自世界各国的2000多名留学生在北大学习,还邀请许多国家驻中国大使在北大开办了“大使讲座”。这些都表明了北大要通过更加广泛的国际教育交流,来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在全球化潮流中具有国际思维和眼界的创造性人才。

许智宏认为,要建设一流大学,硬件条件的满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大学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库”,大学的精神底蕴和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因此,在强调硬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通过营造一个有利于学术交流、知识传承和文化积淀的软环境,才有可能尽快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把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首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与国家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结在一起的,我们要在实现国家的奋斗目标中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对记者说。

那么一流大学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顾秉林认为,大学是独特的教育与科研机构,不同学校的最根本的区别应是其内在的文化和精神,大学的精神、文化氛围和底蕴是大学的灵魂。一流大学应营造一种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氛围,对师生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