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48021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2

一、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回顾

要内容。 导

入。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对安(用

时:5静的初步认识。 分钟)

1.播放第1、2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教师引问: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春天的美丽芬芳?

2.引导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课件辅助)

3.课件出示:她慢慢地伸

二、

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

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

1.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交流对安静的初步认识。

1.学生听朗读录音,透过“花繁叶茂”“浓郁的花香”等词语体会春天的美丽芬芳。

2.小组内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并交流感受。

3.抓住重点词语朗读句子,理解主要问题。

(1)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想想看,安静一个盲童,她为什么能

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够拢住蝴蝶呢? 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指名读,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站在离安静不远的地方,静静地

(2)根据自己的理解,边听边做动作,感受一下此刻安静的心情(惊讶,喜悦等)和表情。(播放音乐)4.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理解:在

看着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 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

4.指导学生学习第6自然段,思考:安静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

光。(陶醉、沉浸、幸福、甜蜜……)

5.学生抓住“许久”体会:安静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那可是给她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生灵啊!(放飞蝴蝶、放飞心情、放飞春天、放飞希望。)

1.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三、体会情感,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课件出示:上帝对你关上了一扇窗,一定悄悄地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安静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她却拥有一颗能看见一切的心灵!像安静这样,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能举例说说吗? 四、拓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阅1.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1.自由阅读“阅读链接”中的内读链接”中的内容,思考:“我”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展。 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用时:5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2.布置作业:摘抄课文中 钟) 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 问题所在 努力方向 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主备人:颜仓鲁 共同备课人: 执教人: 课题 学习 内容 18. 永生的眼睛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课时 课时 18. 永生的眼睛 知识与技能 认识6个生字。 学习 目标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 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个性修改 导案 1.多媒体课件出示眼睛角膜图片和相关文字,配背景音乐。学案 1.学生了解相关资料,交流看后感受。 2.齐读课题。析题或质疑。 一、情境导入。(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2.导入:盲童安静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 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有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8课,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童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交流生字新词,重点指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自学字词。 2.小组内合作交流生字新词的 导“屡”“搂”“遵”的读音。 学习方法。 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归纳说出课文叙述的事情。 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教师引学:默读课文,画出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彼此感到骄傲,并在旁边批注你读后的感想。 2.多媒体课件出示:“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20分钟) 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教师引问:(1)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2)琳达的父亲心中真得平静吗? 3.课件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4.学生自由读文,梳理文章的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并汇报交流,读懂“骄傲”。 2.(1)学生读句子,自由交流感受。 (2)学生总结:作为父亲,他只能压抑内心的悲痛,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只有这样,才能安慰14岁的女儿。带着这样的感受品读。 3.(1)学生读句子,并想象: ①盲童重见光明之后的情景。 ②孩子的父母心情怎样。(读出美妙) ③捐献者的家人心情怎样。(读出安慰、自豪、骄傲) (2)学生自由畅谈。(一个盲童的决心,盲童有一颗感恩的心) 4.学生结合课文谈。 (1)①学生找出“我被他们的对话惊呆了……完整地离去”。 ②自由说说琳达当时的心情。 儿,那多么美妙!”教师引学: (痛苦、难以接受) (1)想象:一个盲童重见光明会是怎样的情景?他的父母是怎样的心情?作为捐赠者的家人,有怎样的想法? (2)如果你就是那个接受眼睛角膜的盲童,在琳达父亲的帮③带着悲愤读读这句话。(生自由朗读) (2)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为女儿的美好心愿而“骄傲”的心情。 5.学生朗读感动的句子,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