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3f3cd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4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 【发文字号】合政[2006]42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4.07 【实施日期】2006.04.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合政〔2006〕4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已经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紧密围绕《纲要》 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年度目标任务的分解,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实施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六年四月七日

1 / 12

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宏观环境

“十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结构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十五”发展成就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3.6亿元,年均增长16.5%,高于“十五”计划目标6.5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为15.9%,比“九五”末提高2.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130.88亿元,年均增长25.4%,高于计划16.4个百分点,5年翻了一番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15美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五”末,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2:44.8:49。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以制造装备工业为标志的重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2%。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养殖业、粮油业、蔬菜业和林业4大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加快形成,各类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带初显规模优势。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体育

2 / 12

文化产业、社区服务业等蓬勃发展。

3、园区作用日趋显现。经过“十五”的快速发展,我市开发区、县(区)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土地集约化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相对集中、创新优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经济区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园区工业已成为引领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4、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十五”以来,3县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大步进位的良好态势,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肥西、肥东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10位,长丰跃居中上游。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5、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十五”时期,立足“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开展大拆违、打通断头路、整治小街巷、改造旧小区”,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宁西铁路和合安、合徐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对外快速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城乡能源综合利用和配电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实现燃气管网化,集中供热有了较快的发展。新建一批园林景观带,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人畜饮用水问题初步解决。乡村路网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乡乡通油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6、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以在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全面展开。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5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百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左右。

7、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形式发生重大变化,产权关系更加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企业机制优势日益显

3 / 12

现。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取消农业税,基本完成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行

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稳步推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初步形成。5年累计引进外资13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458亿元。

8、统筹发展成效初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稳步发展。全面实现教育“两基”达标,市区高中普及率达96%,3县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5.2%。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全市医疗保障、预防保健、卫生监督3大服务体系。开展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环境检测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国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取得积极成效,一批企业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并开始实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9、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十五”年均分别增长9.8%和10.2%。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公共服务不断加强,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成为消费热点。

“十五”时期的发展表明,我市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这一快速增长时期,市场推动的力量明显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开始形成,投资与消费互动作用逐步显现,全市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环境

未来5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机

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