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基础-选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外科学基础-选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22c5e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3

力衰竭、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等情况,以及施行过若干有特殊固定、制动要求的手术病人,则不宜早期活动。

20. 腹部手术选择开始进流质饮食的时间是 A.切口疼痛轻微 B.体温低于37.5℃ C.肛门排气之后 D.病人要求进食时 E.恶心、呕吐消失 答案:C

解析:病人手术后何时开始进何种饮食,与手术范围大小及是否涉及胃肠道相关。非腹部手术:视手术大小、麻醉方法和病人的反应,来决定开始饮食的时间。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麻醉者,术后3~6小时可根据病人需要而进饮食。全身麻醉者,应待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后,方可进食。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4~48小时,待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以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步增加到全量流质饮食,一般在第5~6日开始进半流质,第7~9日可以恢复普通饮食。

21.关于非腹部手术术后进食时间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一般体表或肢体的手术,全身反应轻者,术后即可进食B. 手术范围大,全身反应明显者,需2~4日后才可进食 C. 局麻下施行小手术,术后即可进食

D. 硬膜外麻醉者,术后3日方可进食

E. 全麻者完全清醒,恶心呕吐消失后方可进食 答案:D

解析:见20题解析

22. 胃大部切除术后8天拆线,切口红肿,少量积液,换药后痊愈,切口愈合属于 A. Ⅰ/乙 B. Ⅱ/乙 C. Ⅱ/丙 D. Ⅰ/丙 E. Ⅲ/乙 答案:B

解析:术后拆线时应记录切口愈合情况,这种切口可分为三类:①清洁切口(Ⅰ类切口)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等。②可能污染切口(Ⅱ类切口)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等。③污染切口(Ⅲ类切口)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切除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等。切口的愈合也分为三级: 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要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23. 乳胶片引流一般在手术后多长时间拔除 A. 24小时以内 B. 1~2日 C. 2~4日 D. 3日以上 E. 1周左右 答案:B

解析:外科引流物的种类较多,可分别置于切口、体腔(如胸、腹腔引流管等)和空腔脏- 33 - 器(如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要经常检查术中放置的引流物,有无阻塞、扭曲等情况,换药时要注意将露在体外的部分妥善加以固定,以防落入体内或脱出,并应观察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乳胶片引流一般在术后1~2日拔出。烟卷式大都在4~7日拔除。引流管多用于渗液较多者,视具体情况决定拔除的时间。胃肠减压管一般在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除。

24. 手术后早期恶心,呕吐常见原因

A.颅内压升高 B.麻醉反应 C.糖尿病酸中毒 D.低钾 E.术后腹胀 答案:B

解析: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停止。处理原则:除了应用镇静、镇吐药物减轻症状外,应着重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5. 手术后腹胀的原因主要是 A.胃肠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

B.食物残渣在肠腔内发酵产气

C.低钾血症 D.肠粘连

E.缺少术后早期活动 答案:A

解析:术后早期腹胀一般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受抑制,肠腔内积气不能排出所致。随着胃肠道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自行缓解。如手术后已数日而仍未排气,兼有腹胀,没有

肠鸣音,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麻痹。如腹胀伴有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甚至出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者,是早期肠粘连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应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困难,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此外,对胃肠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也将发生影响,故需及时处理。处理原则:可应用持续胃肠减压,放置肛管,以及高渗溶液低压灌肠等。

26. 有关手术后腹胀的处理,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留置肛管排气

B.必要时肌注阿托品0.5mg/6h

C.高渗液低压灌肠 D.留置胃管持续减压 E.有肠麻痹时适当补钾盐 答案:B

解析:见25题解析

27. 成年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第四天,未排气,腹胀逐渐加重,恶心,一般状态可,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未闻及,可能的诊断是 A.机械性肠梗阻 B.肠麻痹 C.腹水症 D.低钾 E.吻合口瘘 答案:B

解析:见25题解析

28. 术后肠麻痹常见的症状体征,不符合的是 A.腹胀 B.无绞痛 C.无排气

D.肠鸣音亢进 E.大小肠均胀气 答案:D

解析:见25题解析

29. 上腹部手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首先考虑的原因是 A.手术造成膈神经损伤

B.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丛

C.膈下感染

D.粘连引起胃扭转 E.膈肌粘连 答案:C

解析:手术后发生呃逆者并不少见,多为暂时性,但有时可为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引起。处理原则:手术后早期发生者,可采用压迫眶上缘,短时间吸入二氧化碳,抽吸胃内积气、积液,给予镇静或解痉药物等措施,施行上腹部手术后,如果出现顽固性呃逆,要特别警惕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漏,导致膈下感染之可能。

30. 关于术后尿潴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术后6~8h未排尿,耻骨上区有浊音区即可明确诊断 B.较多见于肛门手术后 C.可引起尿路感染

D.治疗时应先安定病人情绪 E.导尿时尿量超过300ml,应留置尿管1~2日 答案:E

解析:手术后尿潴留较为多见,尤其是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 34 - 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在床上排尿等,都是常见原因。手术后尿潴留可引起尿路感染。凡是手术后6~8小时尚未排尿,都应在下腹部耻骨上区作叩诊检查,如发现有明显浊音区,即表明有尿潴留,应及时处理。处理原则:应安定病人情绪、焦急、紧张更会加重括约肌痉挛,使排尿困难。如无禁忌,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立起排尿。下腹部热敷、轻柔按摩,用止痛镇静药解除切口疼痛,都能促使病人自行排尿。如采用上述措施无效,则可在严格无菌技术下进行导尿。尿潴留时间过长,导尿时尿液量超过500ml者,应留置导尿管1~2日,有利于膀胱壁的迫尿肌恢复收缩力。

31.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常发于术后

A. 三天左右 B. 五天左右 C. 一周左右 D. 十天左右 E. 两周左右 答案:C

解析:切口裂开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但多见于腹部及肢体邻近关节部位的手术后,主要原因有:①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②切口缝合技术有缺点,如缝线打结不紧,组织对合不全等;③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的动作,如剧烈咳嗽等,或严重腹胀。临床表现和诊断:切口裂开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往往在病人一次腹部突然用力时,自觉切口疼痛和突然松开,肠或网膜脱出,大量淡红色液体自切口流出。切口裂开分为完全和部分

裂开;前者,切口全层裂开;后者,除皮肤缝线完整而未裂开外,深层组织全部破裂。预防和治疗:①在依层缝合腹壁切口的基础上,加用全层腹壁减张缝线;②应在良好麻醉、腹壁松弛条件下缝合切口,避免强行缝合造成腹膜等组织撕裂;③及时处理腹胀;④病人咳嗽时,最好平卧;⑤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切口完全破裂时,要立刻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送手术室,在良好的麻醉条件下重予缝合,同时加用减张缝合。

32. 下列哪项不是腹部切口裂开的原因

A.患者腹部肥胖 B.营养不良 C.严重腹胀 D.剧烈咳嗽

E.缝合技术有缺陷 答案:A

解析:见31题解析

33. 术后切口裂开的处理是 A.用胶布拉扰切口 B.敷料加压包扎 C.立即重新缝合 D.给予血浆蛋白 E.填塞伤口 答案:C

解析:见31题解析

34. 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常发生于

A.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B.疝修补术 C.四肢手术后

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E.阑尾切除术后 答案:D 解析: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常发生在胸、腹部大手术后,多见于老年人、长期吸烟者。手术后,又由于呼吸活动受到限制,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如不能很好咳出,就会堵塞气管,造成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35.诊断术后肺不张较有意义的体征是

A.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及心率增快

B.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加 C.胸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D.听诊有局限性湿性罗音 E.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性呼吸音 答案:E

解析:术后肺不张主要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增快等。颈部气管可能向患侧偏移。胸部叩诊时,常在肺底部可以发现浊音或实音区,听诊时有局限性湿性罗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性呼吸音。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典型的肺不张征象。

36. 判断腹部术后腹腔出血最恰当的依据是

A.口渴、剧烈腹痛、腹胀 B.腹膜炎体征(+),B超诊断腹腔积液

C.腹痛、腹胀、有里急后重感 D.腹痛、移动性浊音(+) E.自腹腔引流管引出的液体由褐色转为鲜红 答案:E

解析: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如果不是较大的血管出血,早期的临床表现不一定十分明显,特别是没有放置引流物者,只有通过密切的临床观- 35 - 察,必要时进行腹腔穿刺,才能明确诊断。放置引流管者,自腹腔引流管引出的液体由褐色转为鲜红,是诊断腹腔内出血的有力证据。术后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的各种临床表现:病人烦躁,无高热、心脏疾患等原因的心率持续增快,往往先于血压下降之前出现;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在输给足够的血液和液体后,休克征象和检测指标均无好转,或继续加重,或一度好转后又恶化者,都提示有术后出血。

37.术后发热原因除了 A. 麻醉反应 B. 致热原 C. 感染 D. 脱水

E. 坏死组织和破坏血细胞吸收

答案:A

解析: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一般升高幅度在1.0℃左右。如体温升高幅度过大,或恢复接近正常后再度发热,或发热持续不退,就应寻找原因。可能的原因是感染、致热原、脱水、坏死组织吸收等。术后24小时以内发热,要警惕感染的可能,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手术切口和肺部感染,如果发热持续不退,要密切注意是否由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所引起,如腹腔内术后残余脓肿等。处理原则:除了应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法对症处理外,更应从病史和术后不同阶段可能引起发热原因的规律进行分析,如胸部X线片、创口分泌液的涂片和培养、血培养、尿液检查等,明

确诊断并作针对性治疗。

38、68岁,男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6日,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咳嗽,体温39、8,P:120次/分、R:38次/分、白细胞计数1.8×109/L、N:90%,病人最可能并发 A.肺部感染 B.急性胃扩张 C.切口感染

D.水、电解质紊乱 E.切口裂开 答案:A

解析:见37题解析

39、某男性病人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天切口疼痛未减轻,体温高达38、5℃,首先应考虑为

A.肺部感染 B.泌尿系感染 C.切口感染

D.水电解质紊乱 E.腹腔内有异物存留 答案:C

解析:见37题解析

40. 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3天,进食后上腹饱胀、呼吸急促、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呕吐物含棕褐色液体,经肠胃减压之后,从胃管中吸出2000ml棕褐色液体,潜血实验阳性,最可能的情况是 A.粘连性肠梗阻 B.急性胃扩张 C.胆道出血 D.内疝形成 E.消化道出血 答案:B

解析:急性胃扩张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通常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或脐周隐痛,恶心和持续性呕吐。呕吐物为混浊的棕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呕吐后症状并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碱中毒,并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手足抽搐、血压下降和休克。突出的体征为上腹膨胀,可见毫无蠕动的胃轮廓,局部有压痛,叩诊过度回响,有振水声。脐右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轻压痛,其右下边界较清,应和肠梗阻、肠麻痹鉴别,肠梗阻和肠麻痹主要累及小肠,腹胀以腹中部明显,胃内不会有大量积液和积气,抽空胃内容物后患者也不会有多大好处,X线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液平。治疗应暂时禁食,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病情好转24小时后,可于胃管内注入少量液体,如无潴留,即可开始少量进食。如无好转则应手术。

41. 简而有效地解除手术后急性胃扩张的方法是 A.给予新斯的明 B.补充钾盐

C.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D.放置胃肠减压管 E.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 答案:D

解析:见40题解析

42. 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 36 - B.爱护组织,严格止血 C.缝合不留死腔

D.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 E.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 答案:E

解析:切口感染是指因清洁切口和可能污染切口并发感染。切口感染的原因除了细菌侵入外,还受血肿、异物、局部组织血供不良、全身抵抗力削弱等因素的影响。预防应着重于:①严格遵守无菌技术;②手术操作轻柔精细;③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④加强手术前后处理,增进病人抗感染能力。

A3/A4型题 [问题 1~3 ]

男,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1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起,患者表现为腹痛未见缓解,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08次/分,较弱,血压80/60mmHg,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低弱。

1.该患者目前情况,应考虑为何种可能? A.术后肠麻痹 B.术后疼痛所致 C.术后尿潴留

D.术后腹腔内出血 E.机械性肠梗阻

2.为明确诊断,最好选择采取何种措施?

A.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B.腹部X线透视 C.腹部B超

D.诊断性腹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