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基础-选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外科学基础-选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22c5e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3

E.牙关紧闭,开口困难 答案:E

解析:破伤风感染临床发作期表现为:持续3周左右,前10天最危险,第2周后症状逐渐减轻。典型表现为横纹肌自上而下强烈收缩,先为咀嚼肌、面部表情肌,继而项肌、胸肌、背腹肌、四肢肌,最后膈肌、咽喉肌,病人相继呈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板状腹、上肢屈曲、下肢挺直。

23.治疗小腿丹毒应首选 A.土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氨苄青霉素 E.青霉素 答案:E

解析:丹毒处理: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液湿热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静脉滴注等。

24.诊断丹毒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头痛、畏寒、高热 B.好发部位

C.色鲜红界限清楚 D.局部发生水泡 E.所属淋巴结肿大 答案:C

25.曾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小儿,再次受伤后的处理 A.注射TAT 500U B.注射TAT 1000U C.注射TAT 1500U D.注射TAT 2000U

E.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 答案:E 26.关于深部脓肿,下列哪些是错误的

A.局部有疼痛与压痛 B.有凹陷性水肿 C.可扪及波动感 D.有明显全身症状 E.穿刺有脓 答案:C

解析:体表病变脓肿形成时,触诊可有波动感。

27.预防手术后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提高机体抵抗力

B.术前、术中、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

C.避免休克发生

D.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E.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答案:E

28.伤口附近出现“红线”是 A.浅层静脉炎 B.深层静脉炎 C.网状淋巴管炎

D.浅层管状淋巴管炎 E.深层管状淋巴管炎 答案:D

解析:皮下浅层急性淋巴管炎在表皮下可见红色线条。病变部位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

29.能引起转移性脓肿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绿脓杆菌 E.变形杆菌 答案:A

解析: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常年不减,是因出现多重耐药性的菌株。这类菌株还倾向于血液- 41 - 播散,可在体内形成转移性脓肿。

30.破伤风最初出现典型的肌肉强烈收缩是 A.咬肌 B.面肌 C.颈项肌 D.背腹肌 E.四肢肌 答案:A

解析: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31.痈常见于 A.心脏病人 B.高血压病人 C.肺结核病人 D.糖尿病病人 E.肾炎病人 答案:D

解析:痈患者年龄一般在中年以上,老年居多;部分病人原有糖尿病。

32.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后,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全身加大抗生素剂量 B.改用其他抗生素 C.配合肾上腺皮质激素 D.配合局部物理疗法 E.立即切开引流 答案:E

33.不引起败血症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破伤风杆菌

E.绿脓杆菌 答案:D

34.脓血症的主要特点是 A.寒战 B.高热

C.病情发展迅速

D.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E.转移性脓肿 答案:E

解析: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而典型者有:①骤起寒战,继以高热可达40~41℃,早期多为稽留热型,后期多为弛张热型,或低温;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或烦躁、谵妄和昏迷;③心跳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⑤在体内形成转移性脓肿,厌氧菌感染的脓液有恶臭;⑥如病情发展,感染未能控制,可出现脓毒性休克及急剧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乃至衰竭的表现。

35.切开引流的最佳切口是 A.侧面横切口 B.侧面纵切口 C.掌面横切口 D.掌面纵切口 E.鱼口形切口 答案:B

解析:脓性指头炎患者选用末节指侧面做纵切口,将皮下纤维素分离切断,剪去突出的脂肪使脓液引流通畅;脓腔较大则宜做对口引流,放置橡皮片。

36.深部脓肿的特点是 A.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B.局部波动感明显 C.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D.局部仅有水肿现象,但无压痛

E.局部水肿、压痛明显,穿刺可抽到脓液 答案:E

37.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 A.彻底清创 B.应用青霉素 C.注射TAT

D.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E.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答案:D

38.破伤风患者的治疗原则为 A.预防和抢救休克 B.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C.高压氧治疗

D.应用破伤风类毒素

E.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 答案:E

解析:破伤风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39.气性坏疽的临床特点是 A.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

B.一般白细胞不升高 C.体温正常 D.休克发生早

E.局部肌坏死,有血性分泌物,恶臭 答案:E

解析:气性坏疽特点是病情急剧恶化,烦躁不安,恐惧或欣- 42 - 快感;皮肤、口唇变白,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逐步上升。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酸中毒,全身情况可在12~24小时内全面迅速恶化。伤肢沉重或疼痛,持续加重,有如胀裂,程度常超过创伤伤口所能引起者,止痛剂不能奏效;局部肿胀与创伤所能引起的程度不成比例,并迅速向上下蔓延,每小时都可见到加重。皮下如有积气,可触及捻发音。由于局部张力,皮肤受压发白,浅部静脉回流障碍,故皮肤表面可出现如大理石样斑纹。因组织分解、液化、腐败和大量产气(硫化氢等),伤口可有恶臭。

40.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厌氧性链球菌 C.变形杆菌

D.梭状芽孢杆菌 E.大肠杆菌 答案:D

41.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依据是

A.受伤史和临床所见

B.血培养培养出革兰氏阳性杆菌

C.渗出物涂片找到革兰氏阳性杆菌

D.严重的败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E.伤口部位培养出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 答案:A

解析: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是局部表现。伤口内分泌物涂片检查有革兰阳性染色粗大杆菌和X线检查显示患处软组

织间积气,有助于确诊。

42.手部化脓性感染的手术原则应除外

A.手术时宜应用区域组织阻滞麻醉

B.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C.伤口不应置引流物,以免影响功能

D.应用抗菌药物

E.炎症消退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答案:C

43.外科感染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为

A.伤口的存在 B.致病菌入侵人体

C.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 D.贫血

E.未及时应用抗菌药物 答案:B

44.关于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病菌有黏附因子 B.病菌有荚膜、微荚膜 C.与病菌的胞外酶有关

D.与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 E.与病菌侵入的数量并无密切关系 答案:E

解析:各种感染的发生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有关。所谓毒力是指病原体形成毒素或胞外酶的能力以及入侵、穿透和繁殖的能力。

45.关于非特异性感染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

A.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 B.血管通透性增加 C.调理素释放不足 D.干酪样坏死

E.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答案:D

解析:非特异性感染的病理变化是因致病菌入侵在局部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作用是使入侵微生物局限化并最终被清除,同时引发效应症状,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的特征性表现。部分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病菌毒素等还可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性反应。可能出现下列结果:炎症好转、局部化脓、炎症扩展及转为慢性炎症。

46.有关痈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中央部坏死组织多,全身症状重者,应手术治疗 B.切口应超出炎症范围 C.切开至皮肤全层 D.尽量剪除坏死组织 E.唇痈不宜切开 答案:C

解析:痈的处理: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先选用青霉素,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或者使用一周后更换品种。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等敷贴。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为改善引流,需要及时切开引流、在静脉麻醉下做“+”或“++”形切口切开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填塞生理盐水纱条,外加干纱布绷带包扎。

A2型题:

47.男,70岁,上唇一个毛囊尖处出现红肿、疼痛的结节,- 43 - 中央部有灰黄色小脓栓形成,错误的处置是 A.休息

B.外敷鱼石脂膏

C.挤出脓栓,以利引流 D.应用抗生素 E.湿热敷 答案:B

解析:患者为疖,位于上唇部位疖挤压会造成颅内化脓性感染。

48.男,18岁,右手背部深Ⅱ度烧伤10天,近一天出现乏力、头痛及张口困难,不恰当的诊治措施是

A.手背部烧伤部位清创 B.TAT2万U静脉注射 C.腰穿脑脊液检查

D.白蛋白20g静脉注射 E.10%水合氯醛30ml保留灌肠

答案:C

解析:病人诊断为破伤风,A、B、D、E均为其处理措施。

49.女性,65岁,右上腹痛,寒战、高热3天入院,既往有胆结石病史。入院检查,体温39.5℃,血压80/50mmHg,神志淡漠,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该病人初步诊断

A.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败血症

B.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败血症

C.毒血症 D.菌血症 E.脓血症 答案:B

解析: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常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所引起,多见于胆道、

尿路、肠道和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它们的内毒素可以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淤滞循环内,并形成微血栓,以致循环血量减少,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感染性休克。临床特点:一般以突然寒战开始,发热呈间歇热,严重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有时白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反见减少。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病人四肢厥冷,出现紫绀,少尿或无尿,多无转移性脓肿。

A3型题:

(50~52题共用题干)

男,10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天,突然出现张口困难,继之出现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声响及触碰病人可诱发上述症状,病人神志清楚,不发热。

50.该病致病菌属于

A.革兰染色阴性大肠杆菌 B.革兰染色阴性厌氧拟杆菌 C.革兰染色阴性变形杆菌 D.革兰染色阳性梭形芽孢杆菌

E.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答案:E

解析: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破伤风,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抱杆菌。51.该病属于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血症 E.脓毒血症 答案:A

解析:破伤风为毒血症,破伤风杆菌并不进人血液循环。 52.对机体威胁最大的是 A.肌肉断裂 B.骨折 C.尿潴留

D.持续的呼吸肌痉挛 E.营养障碍 答案:D

解析:持续的呼吸肌痉挛可致窒息。

(53~54题共用题干)

女性,52岁,脾切除、小肠切除吻合术后第5天,已排气,头痛、恶心、腹胀,随后出现寒颤,四肢发绀,体温39.6℃,脉搏108次/分,血压135/85mmHg,近24小时尿量650ml,轻度腹胀,腹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3次/分

53.最有可能出现异常的是 A.白细胞计数 B.尿常规检查 C.立位腹部透视 D.腹部超声检查 E.血清钾离子 答案:A

54.最可能的原因为 A.小肠吻合口瘘 B.手术后创面出血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感染 E.高位肠梗阻 答案:D

(55~57题共用题干)

男性,8岁,额部多发性疖肿,不慎碰伤额部,致使局部红肿扩大,弛张性高热,4天后臀部皮下又发现一肿块,疼痛、压痛明显,且有波动感。 55.进一步确诊的方法是 A.头部X线摄片 - 44 - B.臀部肿块B超检查 C.臀部X线摄片 D.查血象

E.臀部肿块穿刺抽脓 答案:E

56.诊断应考虑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寒性脓肿 E.脓毒血症 答案:E

57.治疗方案为

A.醇浴(30%酒精)退热 B.额部疖肿换药

C.臀部脓肿切开引流及抗生素治疗

D.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E.综合应用多种抗生素 答案:C

(58~60题共用题干)

女性,30岁,背部肿块,红、肿、疼痛3天,寒战、发热39℃,查体:背部肿物3cm×5cm,触之有波动感。

58.当病灶做局部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后,仍有寒战、高热,最合适的治疗措施是 A.联合应用抗生素,并加大剂量

B.尽快明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

C.寻找有无其他感染病灶 D.使用抗霉菌药物治疗 E.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答案:C

59.为了提高病人血培养的阳性率,最好的抽血时间是 A.发热开始时 B.寒战开始时 C.发热最高峰时 D.寒战结束时 E.预计寒战发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