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基础-选择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外科学基础-选择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b22c5e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3

E.导尿留置导尿管

3.诊断明确后,应采取何种治疗方法?

A.镇静、止痛治疗、 B.留置导尿管 C.输液输血治疗 D.持续胃肠减压 E.剖腹探查手术 答案:1 D 2 D 3 E 解析:见A1型36题

B型题

[问题: 1~2] A.择期手术 B.限期手术 C.急症手术 D.定期手术 E.不定期手术 下列手术属于:

1.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

2. 胃癌根治术 答案:1 A 2 B

解析:见A1型36题

[问题: 3~4] A.不必特殊处理

B.西地兰0.4mg加2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推

C.口服心得安10mg,每天一次 D.皮下注射阿托品,0.5-1mg(术前) E.不适合手术 下列情况属于:

3. 房颤伴心室率增快每分钟在100次以上者

4. 心室率在每分钟50次以下者

答案:3 B 4 D

解析:见A1型10题

[问题: 5~6]

A. 术后即可进食 B. 3~6小时后 C. 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

D. 麻醉清醒,恶心、呕吐反应消失

E. 24小时后

5. 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6. 局麻下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 答案:5 D 6 A

解析:见A1型20题

[问题: 7~11] A.凡士林纱布 B.凡士林纱条 C.盐水纱布

D.胶管类和负压吸引 E.0.1%苯氧乙醇 感染伤口引流: 7. 伤口小而深 8. 伤口浅表 9. 分泌物很多 10. 分泌物多 11. 绿脓杆菌感染

答案:7 B 8 A 9 D 10 C 11 E 解析:见A1型23题

[问题 12~15] A.4~5天 B.6~7天 C.7~9天 D.10~12天 E. 14天

12.减张缝合伤口拆线日期 13.头面部及颈部伤口拆线日期

14.上腹部、背部、臀部伤口拆线日期

15.下腹部、会阴部伤口拆线日期

答案:12 E 13 A 14 C 15 B 解析: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 37 - 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 。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

[问题: 16~17] A.乳腺手术 B.胃,胆囊手术 C.甲状腺手术

D.阑尾炎穿孔手术 E.脾切除术后

下列切口类型属于: 16. 属于Ⅱ类切口的是 17. 属于Ⅲ类切口的是 答案:16 B 17 D

解析:见A1型22题

[问题: 18~19] A.切口裂开 B.切口感染 C.胸腔出血 D.肺不张 E.肺内感染

18. 术后一周,切口大量淡红色液体流出

19. 呼吸、心率增快,肺底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答案:18 A 19 D

解析:见A1型31、34题

[问题 20~21]

A 多在1~2周内发生 B 通常24小时内发生 C 早期有出血症状 D 引流管有鲜血外溢 E 血红蛋白及血压偏低

20 手术后早期出血的含义是指

21 手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含义是指

答案:20 B 21 A

解析:见A1型36题

八 外科感染

A1型题:

1.下列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手术是

A.甲状腺癌根治手术 B.腹外疝修补术

C.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 D.结肠癌根治术

E.主动脉瘤切除血管移植术 答案:B

解析:以下情况可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①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邻近感染区的手术;②胃肠道手术;③操作时间长、创面大的手术;④开放性创面已污染,或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创伤时间间隔较长后才实施清创,或清创所需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⑤癌肿手术;⑥涉及大血管的手术;⑦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⑧脏器移植手术。

2.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有关的因素

A.形成血浆凝固酶的能力 B.特异性细胞糖类的存在 C.耐药性

D.透明质酸酶 E.磷酸酶活力 答案:A

3.气性坏疽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大剂量青霉素 B.高压氧疗法 C.输血、输液 D.紧急手术处理 E.补充足够的营养 答案:D

解析:早期认识与紧急手术是处理气性坏疽的关键,对保存

伤肢、挽救生命十分重要。

4.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C.杀灭伤口中繁殖的破伤风梭(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答案:B

解析: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疾患。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此外,还可通过人工免疫,产生较稳定的免疫力。

5.关于破伤风,正确的描述是

A.颈部肌肉强烈收缩最早出现

B.光线不能诱发全身肌肉抽搐

C.严重者神志不清 D.可出现尿潴留 E.不会发生骨折 答案:D

解析:破伤风的临床表现:①潜伏期通常是6~12日,个别患者可在伤后1~2日;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②前驱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③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 38 - 饮水等而诱发;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持续的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可出现呼吸暂停。

6.明确脓肿诊断并确定其致病菌的可靠方法是 A.抗生素治疗观察 B.血液细菌培养 C.穿刺细菌培养 D.气味 E.颜色 答案:C

解析:确定致病菌应作脓液、血、尿、痰或穿刺液的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重复培养。由于在发生脓毒症前多数病人已经抗菌药物治疗,以致血液培养常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多次、最好在发生寒战、发热时抽血作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7.外科感染的局部治疗方法中错误的是 A.散瘀消肿

B.患部适当活动,促进循环 C.伴有严重中毒症状时切开减压

D.必要时切除发炎脏器 E.加强营养支持 答案:B

解析:局部处理:①保护感染部位:避免受压,适当限制活动或加以固定;②理疗与外用药物:炎症早期可以局限热敷或是采用超短波或红外线辐射等物理疗法;③手术治疗:脓肿形成后应及时切开引流

使脓液排出。手术方式为切除或切开病变组织、排脓及留置引流物。

8.下述各项控制梭状芽孢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氧化剂冲洗创口 B.用止血带防止感染扩散 C.用3个大气压的纯氧治疗 D.投给大剂量的青霉素 E.可使用四环素 答案:B

解析:对容易发生气性坏疽的创伤应特别注意。如开放性骨折合并大腿、臀部广泛肌肉损伤或挤压伤者、有重要血管损伤或继发血管栓塞者;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石膏包扎太紧者。

9.有关痈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中央部坏死组织多,全身症状重者,应手术治疗 B.切口应超出炎症范围 C.切开至皮肤全层 D.尽量剪除坏死组织 E.唇痈不宜切开 答案:C

解析:痈的处理: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可先选用青霉素,以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药,或者使用一周后更换品种。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等敷贴。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时为改善引流,需要及时切开引流、在静脉麻醉下做“+”或“++”形切口切开引流,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清除已化脓和尚未成脓、但已失活的组织然后填塞生理盐水纱条,外加干纱布绷带包扎。

10.禁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G B.阿莫西林 C.头孢曲松 D.阿米卡星 E.阿奇霉素 答案:D

11.发生外科感染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外界病菌大量侵入组织 B.人体正常菌群变成病菌 C.病菌在组织内大量繁殖 D.人体抵抗能力有一定缺陷 E.组织内的有氧环境 答案:E

12.不能引起特异性感染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杆菌

C.β-溶血性链球菌 D.真菌

E.梭状芽胞杆菌 答案:C

解析:引起特异性感染的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等的致病作用不同于一般性感染的病菌,可以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

13.丹毒是指

A.多个毛囊同时感染

B.皮肤管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C.扩散到皮下组织的毛囊感染

D.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E.有全身症状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感染 - 39 - 答案:D

解析:丹毒是皮肤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传染性,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14.关于痈的叙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是邻近多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B.可由单个疖扩展或多个疖融合而成

C.金葡菌为主要致病菌 D.好发于上下嘴唇等质地柔软部位

E.在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成年病人中较为多见 答案:D

解析:痈好发于上唇、颈后、肩背等皮肤厚韧处。

15.被动免疫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伤后24小时内可注射 B.注药前必须常规做过敏试验

C.作用快,而且持久

D.适用于小、深、脏的创口,严重的开放伤

E.过敏后立即深部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抢救 答案:C

解析:伤后24小时内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作用快,但不持久;适用于小、深、脏的创口,严重的开放伤,以及取异物、肛门直肠手术后;注药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若注射TAT处皮肤出现>1cm的红肿硬块或伪足为阳性;每次注射后均密切观察,一旦病人面色

苍白、出现荨麻疹、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紫绀、休克,应立即深部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余下的TAT不再使用。

16.关于G+球菌脓毒血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继发于痈,急性蜂窝织炎等

B.致病菌为金葡菌或溶血链球菌

C.休克发生早

D.少尿或无尿不明显 E.转移性脓肿多见 答案:C

解析:革兰阳性球菌脓毒症: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它的外毒素能使周围血管麻痹、扩张。多见于严重的痈、急性蜂窝织炎、骨与关节化脓性炎症时,有时也发生在大面积烧伤感染时。临床特点:一般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驰张热。病人面色潮红,四肢温暖,常有皮疹、腹泻、呕吐,可出现转移性脓肿,易并发心肌炎。发生休克的时间较晚,血压下降也慢,但病人多呈谵妄和昏迷。 17.发生于鼻唇三角区(危险三角区)的疖肿可并发 A.颜面部蜂窝织炎 B.丹毒

C.颜面部淋巴管炎 D.化脓性海绵窦炎 E.败血症 答案:D

解析:疖的临床表现是:病初出现红、肿、痛、热的小硬结,逐渐隆起高于皮肤,结节中央组织坏死,液化成脓,硬结顶端有黄白色脓栓,常自行溃破,脓液排出后炎症消退而愈。位于面部,特别是危险三角(眉间与两侧唇角连线)区的疖,若被挤压,致病菌可沿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窦静脉炎。

18.很少化脓的软组织感染是 A.疖 B.痈

C.急性蜂窝织炎 D.丹毒

E.急性淋巴结炎 答案:D

解析:丹毒是皮肤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传染性,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及面部,蔓延迅速,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19.关于气性坏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革兰阳性厌氧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

B.常在肌肉丰富部位(大腿、臀部)严重开放伤的基础上发病

C.平时发病率少,战时较多 D.以起病急、进展快、中毒重、患处积气、分泌物恶臭为特点

E.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答案:E

解析:此类感染发病急剧,预后严重,如不早期加以控制容易伤肢难保,甚至导致死亡。

20.关于气性坏疽的早期诊断不正确的是

A.肌肉丰富部位严重的损伤 B.伤后3天左右局部出现异乎寻常的疼痛,红、热不明显,而肿胀发展迅速 - 40 - C.伤口流出黑色恶臭血性液体,周围皮肤有捻发音

D.伤口内渗出液涂片发现大量白细胞,革兰阳性粗大杆菌很少

E.X线摄片显示肌群间存在气体 答案:D

解析:伤口内渗出液涂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粗大杆菌、白细胞很少。

21.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TAT的目的是

A.中和游离毒素 B.减少毒素的产生

C.中和游离和结合的毒素 D.抑制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E.控制痉挛 答案:A 解析:中和毒素所用TAT、TIG的量和应用方法:一般以TAT 2万~5万U加入10%葡萄糖液500~1000ml缓慢静脉滴入,重者再用3~5日,1万~2万U/日,静脉或肌注。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U静滴或脐周围注射。TIG仅一次深部肌肉注射5000U即可。二者只能中和血液里游离的外毒素及病灶中新产生的外毒素,使用愈早,效果愈好,因静脉或肌内给药均无法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可酌情配合腰穿,将TAT5000U、10000U或TIG10000U直接注入脑脊液,以提高疗效。

22.破伤风发病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A.苦笑面容 B.颈项强直 C.角弓反张

D.上肢屈曲,下肢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