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300文言实词整理(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上海高考300文言实词整理(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a75359d1f34693dbef3e38

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指南录〉后序》) ③感叹,叹惜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16.北 ①指元兵

时北兵已追修门外(《〈指南录〉后序》) ②战败而逃跑的军队 追亡逐北(《过秦论》) ③败逃,败北,溃败 ④北方 17.背 ①脊背

左手扶鲁直背(《核舟记》) ②事物的反面、后面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 ③违反,违背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④死亡的委婉说法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⑤离开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汉宫秋》) ⑥(bēi)背负,用脊背驮 草履,背筐(《左中毅公逸事》) 18.奔 ①跑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归去来兮辞》) 臣欲奉诏奔驰(《陈情表》) ②快跑的马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③私奔

文君夜亡奔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④战败逃跑,逃亡

杞子奔齐(《秦晋崤之战》) ⑤(ban)直往,投向

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书》)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②根源,来源

有本者如是(《诸子喻山水》) ③根据;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④本来,原来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病梅馆记》)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⑤版本,书册,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⑥基础,根本

今其本而趋末(《论积贮疏》) ⑦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⑧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附本末:树木的根和梢,喻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原委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报任安书》) 20.逼 ①接近,迫近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促织》) ②催逼

必虑人逼取(《黄生借书说》) ③强迫,逼迫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 逼迫有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④极,非常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促织》) 21.彼 ①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彼实构吾二君(《秦晋崤之战》) ②人称代词,对方,别人,与“我”相对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指示代词,那,那个,那里,那样,与“此”相对 彼童子之师(《师说》)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 22.辟 ①开启,开辟

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②同“僻”,偏僻

辟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 ③开,打开

唇吻翕辟,不知何词(《促织》) ④(bì)同“避”,躲避,避免 文王所辟风雨也(《秦晋崤之战》)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孟子>二章》) 23.蔽 ①蔽塞,蒙蔽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②概括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第二》) ③覆盖,遮挡,遮蔽

项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训俭示康》)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前赤壁赋》) 24.毕 ①完毕,结束

六王毕,四海一(《阿旁宫赋》) 语未毕,余泣(《项脊轩志》)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苏武传》) ②尽,都,全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25.便 ①就,即

便可作婚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②便利条件,有利的机会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③(pián)能说会道

便言多令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全

一切异状遍试之(《促织》) ②广泛地

因得遍观全书(《送东阳马生序》)

③量词,次,回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张中丞传后叙》) 27.表

①外,与“里”相对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 ②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③表明,表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 ④表彰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鼓歌》) 28.并

①连词,连,连同

对联、提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促织》) ②合并,吞并

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③副词,一并,一起,一齐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并受促织恩荫(《促织》) ④ 相挨,并列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9.伯

①古代管领一方的长官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

②长兄,哥哥。“伯仲”连用,常表示不相上下之意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③父亲的哥哥,伯父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陈情表》) ④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代 秦伯素服郊外(《殽之战》) 30.薄

①薄,与“厚”相对 薄如钱唇(《活板》) ○引微薄,少

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儿已薄禄相(《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浅薄,不厚道,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