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心理危机干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707fef19e8b8f67c1cb9fe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1)危机的定义

(2)心理危机的定义

(3)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二、心理危机的特征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原则、模式 (1)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2)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3)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四、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五、常见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1、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2、恋爱关系破裂 3、婚姻关系障碍

4、亲人死亡的悲哀反应(居丧反应) 5、破产和重大经济损失 6、重要考试失败 7、晋升失败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七、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新问题

1、危机干预未够深入和成熟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状况不容乐观

3、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能力差 4、高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不完善

5、高校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和有效的机制 八、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工作流程

九、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防御系统

(二)监控系统 (三)干预系统 (四)转介系统 (五)善后系统 第三部分:总结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概述

危机理论和危机干预最早基于精神病学家Lindemann (1944) 的一项工作。1942年波士顿的一场大火夺取了近500条生命,Lindemann参和了对101位伤者及其亲属的心理评估和治疗。Lindemann指出这些幸存者体验到的极度悲伤是对悲惨事件的通常反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病症,对患者提供及时的帮助能显著地降低其最终转化成心理病症的可能性。Capalan(1964)把危机定义为:面临忽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危机,对危机中的人给予帮助便称为危机干预。广义的危机干预可以是全方位的帮助,而狭义的危机干预便是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作为一个非凡的社会群体,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的不成熟性决定了大学生是处于心理危机的高危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实施,将会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早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近40年来,危机干预在国外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自杀企图者以及遭受严重心理创伤者的一种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方法,即强调干预的时间紧迫性和干预的效果,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采用有效应付策略,帮助人恢复已失去平衡的心理状态。一些危机高发国家,如以色列、日本等在该领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国在危机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的。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危机的定义、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1)危机的定义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严重应激事件,面临这种应激事件,一旦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严重心理失衡,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crisis)。 Capalan(1964)把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PunukoHu(1991)下了另一个类似的定义: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

根据上述对危机的定义,我们可以作以下的补充:危机可能会造成危险,也可能变成一种机遇。如果危机过分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家庭,个体可能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应对或解决问题,从而会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下降,并出现自

杀或精神崩溃,这就是危险。如果在危机状况下,个体成功地把握危机情景或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性干预或帮助,个体可能学会了新的应对技能,不但重新得到了心理平衡,还获得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这就是机遇。

(2)心理危机的定义

一般而言,危机( 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3)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二、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4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原则、模式 1、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a、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b、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c、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2、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a、及时性原则:危机干预最好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开放。由于患者的不稳定性,心理治疗师必须本着Butcher和Maudal(1976)提出的一个原则:“所有的危机干预单元都必须被当作最后一次与患者的接触。”因此,要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