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a3b6f3d77232f60ddcca1ba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

22(?3)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与?3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即时训练 巩固新知 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加深认识 深化概念 总结反思 感悟收获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棋盘上的数学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陛下,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2

猜想第64格的米粒是多少? 第1格: 1 第2格: 2

第3格: 4=2×2=22 第4格: 8=2 ×2 ×2=23 第5格: 16= 2 ×2 ×2 ×2=24 …… 63个2

第64格=2×2×······×2=263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 2、即时训练 巩固新知

1、(口答)

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

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 (1) (-6)×(-6) ×(-6)

222???333 (2)

23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4?2?(?2)?(?2)?(?2)?(?2) (1)

34(2)4?3433?3??444

3、填空

1) 在94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或读作 ( );

3

2) 在(-2)3中,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或读作( )

4(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乘方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

思考填空:

5) 02 =( ),03 =( ), 04 =( ); 6)23 =( ),24 =( ), 25 =( );

7)(-3)2 =( ),(-3)3 =( ),(-3)4 =( ), (-3)5 =( ) 3、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思考:

从上例中,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当指数是( )数时,负数的幂是( )数。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1)、计算:

4

(1) ( ? 3 ) 2 (2) 1. 5 3 (3) ?? ??3 ?4 ? ?

(4) (?1)11 解:((?13)

)2 ?(?3)?(?3)?9(2) 1.53?1.5?1.5?1.5?3.375(3) ?4??3??????3?????3??3??3?81

?4??4???4??????4??????4???256(4)(?1)1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