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出师表》人教实验版五四制知识精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九年级语文《出师表》人教实验版五四制知识精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f6934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39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人教实验版五四制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出师表》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诸葛亮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严明赏罚等进步主张。

2. 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法,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诸葛亮的贡献

四. 知识分析:

《出师表》

(一)文体常识: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原来还叫“表”而不叫“疏”。

(二)背景简介: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三)正音:

疲弊(bì) 裨补阙(bì quē) 妄自菲薄(fěi) 以彰其咎(jiù)

陛下(bì) 恢弘(hóng) 驽钝(nú dùn) 行阵和睦(háng) 夙夜忧叹(sù) 崩殂(cú) 陟罚臧否(zhì pǐ)

(四)结构思路:

全文共9个大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谈治国的大计,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以自叙经历为纵线,以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为重点,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赴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总结全文,点明全篇主旨:向后主提出诚挚的期望,切盼后主“咨诹

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言辞恳切,充满深情厚意。

文中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叙,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五)艺术技巧:

1. 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 2. 语言率真,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处处不忘“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之大业。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真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排比的对偶句式。

兴复汉室之大业。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排比的对偶句式。 注: (1)字 ① 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② 多音字 阙??quē阙如阙疑?què宫阙伏阙i遗之千金?wè遗留遗失?yí

行?ng进行行走?xíng行阵行列?há

遗?

否??pǐ臧否否极泰来?fǒu否定否决

(2)词 ① 一词多义 效

<1>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2> 不效则治臣之罪(成功) .论

<1>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决定) .<2>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 .

② 古今异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为“下流、无耻”) ..由是感激(感动、激发,今义为“衷心感谢”)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

(痛心、遗憾,“痛”的今义为“尽情、彻底”,表明“恨”的程度)

临表涕零(泪水,今义为“鼻涕”) .

③ 词类活用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发扬”) ..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亲近”“远离”) ..攘除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奸凶之人”) ..此皆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忠良诚实之人”) ..④ 省略句

(陛下)诚宜开张圣听(省略句)

【例题及分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 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上面两段文字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 用文中原话回答。

(1)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2)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答案:

1.(1)平民或百姓 (2)出身低微 (3)奔走效劳 (4)不长庄稼的地方(析:掌握重点词义)

2.(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关头接受任命。(析:理解《蜀相》含义抓住两文中的共同点)

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析:理解《蜀相》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 4.(1)遂许先帝以驱驰 (2)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析:联系上下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模拟试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②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③能救我,于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④舟薄于石又覆⑤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贾人急号曰: .

(2)予尔百金: .

2. 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若”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① 若,渔者也 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③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④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⑤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⑥ 若印数十百千木,则...极为神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3. 选出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划着船去救他)

B. 我济上之巨室也(被我救上岸的人很多都是大户人家) C. 渔者载而升诸陆(渔夫把他拉上船后,就自己跑上岸去) D. 立而观之,遂没(站在岸上观看的人,也慢慢地被水淹没) 4. 按要求填空。

(1)与“向许百金”的“向”相对应的词是: 。 (2)与“舟薄于石又覆”相呼应的语句是: 。 (3)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原因是: 。 (4)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 5. 选出与原文内容相符合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 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讲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B. 本文揭露了商人狡奸巨滑,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 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求救的故事,批判了渔夫惟利是图、乘人之危。

D. 本文写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数;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E. 这则寓言讽刺了只重钱财、不守信用的商人,告诫人们要“言必信,行必果”,而不能出尔反尔,失去信用。

试题答案

1.(1)呼叫,大叫 (2)给,给予 2. C 3. A 4.

(1)今

(2)渡河而亡其舟

(3)认为渔夫不应一下得那么多钱。 (4)贾人许而不酬 5. 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