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素材挖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课内素材挖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5e7983aaea998fcd220e26

[四川省南江中学]

课内素材挖掘整理

把阅读中学到的课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肖业鲲 始于2012/4/23

根据人教社全日制大纲版一至六册课文素材挖掘整理

课内素材挖掘

1、史铁生身残志坚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

史铁生在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了。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在这些文字里,他怀念过往的磨难和温暖,感悟生命的意义,思考写作,思考所有精神的价值。他的作品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思想片段,表的优美、从容、机智,让人不忍释卷。我们从他的回忆性散文中看到命运是怎样无常地折磨一个凡人,而这个人及他周围的人又是怎样不懈地和命运抗争,从而变得不同凡响。

感悟与点拨(运用示例)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经历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请是运用这个素材,以“坚强”“追求”“乐观”为话题,写一篇片段作文。 2、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学医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的同胞看客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感悟与点拨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那么个人便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这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鲁迅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不愧是我们的“民族魂”。

请是运用这个素材,以“理想与现实”“选择与放弃”“位置与价值”“转折”为话题,写一篇片段作文。

3、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越王勾践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率残兵败将退守到会稽山上。后来勾践在范蠡和文种的出谋划策下,迈出复国的第一步。

整整三年,勾践蓬头垢面,或执帚扫地,或执缰牵马,甚而亲尝夫差粪便,强忍着人世间的种种屈辱。而这一切,实实在在蒙蔽了夫差,于是,他得以平安返还故里。

返乡后的勾践“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他“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他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国福民的政策:国外,他频频向夫差进贡美色,放纵其情欲,消磨其意志;国内,他努力发展人口,广纳贤人,周济贫困,减免徭役。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如此,越国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基础夯实了“梦”之路,当“国之父兄”以“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为由,请求报仇时,他果断地回绝:“请姑无庸战。”此时的勾践,已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当务之急是激发民众的忠君爱国热情,使他们能把国君蒙受的耻辱当做自己的耻辱,以求人人尽力而战。只有这样的战斗力,才无坚不摧,无攻不破。

终于,他等到了这一天,“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当这样的信念成为国人的一种共识,当雪耻的火焰在所有国人的心中最大限度地燃烧起来的时候,这火也就烧毁了吴王夫差的姑苏台。

于是,勾践的名字也随着那燃烧的大火,载入了史册,成为一个极富特别以为的符号,这符号给我们后人很多很多的警示。

感悟与点拨 勾践不只是复仇者,也是城府极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因为他胸怀大志,才能够处变不惊;因为他知人善任,才能够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因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大业,才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侍仇敌而面无愠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

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做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勾践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1,越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根本上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以民为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大丈夫能屈能伸,要把眼光放长远。

请是运用这个素材,以“理想与现实”“选择与放弃”“失败”“坚持”“毅力”“坚韧”“转折”为话题,写一篇片段作文。 4、善思、善谏的一代忠臣邹忌

公元前378年,齐威王即位,据说他九年不理朝政。齐相邹忌于是“讽齐王纳谏”。他借用自己的家庭琐事,讽劝齐王纳谏除弊,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感悟与点拨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今天,这一点仍对我们有警示作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心声,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

有的人,本来蛮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无修养,但毕竟是个国君,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与朝廷”。

请是运用这个素材,以“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说话艺术”为话题,写一篇片段作文。

5、纯净、秀美的《边城》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埋下了爱情的种子。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感悟与点拨 山,依然那么青;水,依然那么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单方的输出和容纳,更是彼此的一种圆融。她是人类更深远意义的“爱”。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请是运用这个素材,以“真爱”“自然”“青春”为话题,写一篇片段作文。 6、残缺美的化身维纳斯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她的早期形象多风华正茂,容光焕发,后常被描绘

成裸体女性。最有名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雕刻,又称为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为大理石圆雕,高2.04米,由阿历山德罗斯雕刻,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被发现,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像高贵端庄,其丰满的胸脯、浑圆的双肩、柔韧的腰肢,呈现一种成熟的女性美。人体的结构和动态富于变化却又含蓄微妙,雕像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在风格上接近公元前4世纪古典主义盛期的作品,为希腊化时期所少见。

此雕像残缺的上肢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相传,这具维纳斯原本有臂,但作者因觉得有臂的维纳斯不如无臂的维纳斯美,就将她的双臂去掉了。事实上,这具维纳斯从一出土就没有双臂,很多人试着帮她装上双臂,但却发现有臂的维纳斯反而不如无臂的维纳斯美,就没有给她安上双臂。

感悟与点拨 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态,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温婉之韵;梅艳芳虽夭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飘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

断臂的维纳斯不过美在“她”首先是“维纳斯”。因为“维纳斯”这个名字首先就是美的概念了。其次因为“她”是两千多年前的“维纳斯”。两千多年以前的雕塑工匠,能将女人基体创造成那么一种艺术的品格,确系不俗了。而最主要的,“她”美在“她”的断臂。美在她是一个亘古之谜,一个亘古之谜才尤使断臂的维纳斯美名著世。

维纳斯痛失了两条美丽的臂膊,似乎是残缺而不完整的;但从虚实相生的辩证角度看,她“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断了胳膊,固然使人们的审美想象受到了现实事物的局限;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外激发的审美想象,使精神可以摆脱现实事物的羁绊,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自由驰骋,任心所之,无拘无束,使每个人都获得各自追求的维纳斯雕像的无比神秘的整体美。在这里,残缺因想象而生成完整,这不仅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超越的美,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是一种借助艺术空白而表现出的伟大的美,它涵容了有关维纳斯的一切至善至美的理想形态。在西方雕塑中,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同为法国罗浮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雕像,罗丹的《沉思》和《巴尔扎克像》,布鲁尔的《绝望的手》等等,也都是“缺憾美”的范例。总之,残缺也是一种美,它需要通过审美想象去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