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评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班会课评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9246eee83c4bb4cf6ecd16d

篇一:主题班会评课稿

《习惯养成,你我同行》主题班会评课稿 三店街宋寨小学 王冬生

《习惯养成,你我同行》主题班会,围绕“习惯养成”设计、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全程体现了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和教育。 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

“习惯养成”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习惯养成”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的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将是危险的。基于此,胡老师选择了“习惯养成,你我同行”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生活卫生故事、饮食卫生故事、卫生习惯调查、学习习惯养成故事,习惯养成儿歌等,让学生的习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

本次班会活动表现形式丰富:看视屏、讲故事、现场调查、唱儿歌、做游戏等,而且在过程的安排上有层次性。如通过讲习惯养成的故事、唱《习惯养成儿歌》、卫生习惯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

这节班会活动安排有序,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整个过程是学生主持、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

建议:这节班会课是教我们学生的学会养成良好习惯的刚刚开始,前期的教育工作(准备过程)和即时过程后,不能忽视班会课的后续的教育过程,它是班级教育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2012年12月7日篇二:班会课评课稿 班会课评课稿

我曾经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主题班会课,主字打头,主就是主体、主动、主导。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让孩子能主动学习。教师要发挥好主导性,看准关键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指导孩子学习。既然是班会,班会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学生的参与面与教学效果正比的。当然,这里的参与面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参与,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和思想的参与,多让学生动脑。主题班会课,他是一门课程,我们就要看重课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有共鸣,所以,我就以下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孙老师的课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给了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这节班会课把生活的一些实例引入了课堂,贴近生活。我们看到了孙老师给我们呈现的例子都是在我们家庭生活中或学校较常见的,如踩踏事件、火灾、??给了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在班会课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充分交流。你们看孩子的发言不仅精彩,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共鸣。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从课前调查,到课中的交流,到课后的延伸去“寻找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班级的名义向校长室反映,这样就课堂不仅仅是课堂了,有着更广大的学习场所:校园、家园。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更是不言而喻。班队课借班上课本来就很难,孙老师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激发起内心的感悟,他找到了典型的又震撼人心的一些图片,挖掘出孩子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面对勒索》等事例与孩子探讨。二、学生的参与面很广

从课前的学生问卷调查——这样的危险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到书写“我的收获卡”,到最

后的全体孩子握拳宣誓,他都尽量的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这些不仅仅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精神层面的提升。当然,孙老师还采用了小组讨论再到交流反馈这些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提升思想方面的参与,我想从孩子的回答中,如??我们能感觉到 三、教育的目的性很明确,教育性很有实效

三月,是安全教育月,因此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很好切入了本月的主题。当然安全也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孙老师的这堂班会课的目标很明确,导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着各种隐患;明理:多种危险是可防的、可控的,生命是要呵护的;践行:引导孩子在危机中要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孙老师每个教学资源的选择都是有针对性和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也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从朗朗上口的故诗《草》引入生命,在引到安全这个话题,通过惨不忍睹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引导孩子感受生命是脆弱的,存在着各种隐患,同时也是可控的;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身边的危险有哪些?该怎样预防”再到情景剧表演《面对勒索》该怎么解决?由面到点让孩子明白遇到危险要冷静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最后用书写收获卡和宣誓从来进一步的升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总的来说,我认为孙老师的这堂课是较成功的一节借班上课的班会课。当然,我想:如果不是借班上课,我们选择的切入点可否再“小”一些,如专门讲校园安全,能否再让孩子??

毛老师指导的这次班会从环节和内容上看,主题定位富有意义、内容表现富有形式、活动开展富有秩序,并充分发挥本班学生的优势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例如:本班学生的才能还是多方面,毛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设计了诗歌朗诵《妈妈的爱》、小品《爸爸、妈妈我错了》、快板《夸老师》、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这四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温暖,有关心,我们要学会感恩。

毛老师的这节班会课,她大胆地放手于学生自己,让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这节课通过快板、小品、朗诵、合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感恩的重要,培养学生将心中的爱释放并实践到具体的生活之中,做真正懂得感恩而又踏实的人。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感恩的重要,尤其是对母爱的回报。但是,在观赏完小品后谈感受的环节中,让同学们谈谈感受时,老师和主持人都期待着精彩的生成,可同学们似乎很犹豫。还有快板夸老师之后,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是时,学生向老师说了之后,老师这时可以参与进来,这样效果更好。就这一点,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设计过程中的考虑不周。 我有2个不成熟的看法:一、主持人的过渡语可以更明确些。当时的主持人过渡: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什么呢?是否指明说话的对象(妈妈,爸爸,老师,同学)。二、班会的教育内容较多:感恩,孝顺,沟通,母爱。活动形式丰富,可是在重点内容(即: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的设计上没有为学生搭好“脚手架”,让学生感到无话可说,因为学生毕竟还是普通班的学生。我想在班会过程可否穿插一个环节“感恩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身边的,也可以是国内的或者国外的,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和表达。也许这样我们可能就会倾听到更多的“心语心愿”,以把爱的践行落到实处。 学会感恩班会课评课稿

——观《常怀感恩之心》主题班会有感

上周有幸听了奚的一堂《学会感恩》的专题德育活动课。在这堂课上,教者睿智地开发德育资源、利用德育资源,再用情感的线穿插其中,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我仅德育资源开发方面谈谈我粗浅的体会: 一、 重视资源的开发。

在这堂课中,教者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素材性资源;又拓展延伸,利用家庭性资源;还嫁接了社会性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堂课中也艺术地成为了德育资源。在这堂课中,德育资源既是丰富的,又是贴近学生生活的。

二、 注重资源的整合。 这四种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怎样将这四种资源巧妙地筛选、组合?首先,学生是德育的主体,班级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所以,设计者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到班级的日常琐事中,到与同学相处的朝朝暮暮中寻找闪光的细节。其次,家庭性资源不可忽视,它和教师资源成为这堂课中位于次要而不可忽略的并蒂。再者,社会性资源值得应用,但何其丰富?教者只艺术地用“田世国换肾给母的事”作为这堂课的引子,为这堂课奏出一曲优美的序曲。 总之,设计者将四种资源精心筛选,巧妙搭配,将这些资源串成一个完美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在温情脉脉中感受到真情的可贵和世界的美好。 三、优化资源,使之再生。

在这节课中,资源不是静止不动的。在学生回忆、捕捉闪光瞬间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学的情谊。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中,学生感受到师者的真情。在长辈的殷切告白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当那个腿有残疾的孩子在母亲地搀扶下走到前面的时候,使人想起,这十多年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且还要这样走下去。学生会在不自觉中反思自己的言行、体态,从而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而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自我教育。

由此我想到我平常的德育工作,是否重复地说教太多?是否象奚老师那样能从生活中的小事挖掘到德育的资源?是否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整合成一个最佳的组合来开发、利用?

总之,这堂课留给我的反思篇三:班会课点评 一、邹丹:

桑老师细腻认真,娓娓道来,润物细而无声;吴老师自然平和,一举一动富

有深意,引导学生知而后行;佟老师的亲切睿智,言语不多却富有哲理,引导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并点燃其思想的火花,正如心理咨询师贾伶所言,他们确实让我们感到“后生可畏”。 就课堂设计来说,我比较欣赏佟老师的班会课,因为他从上课第一分钟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甚至是听课老师们的注意力,形式新颖又符合学生特点,从整节课堂来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落俗套,高潮迭起,尤其是学生的个人发言,用精辟绝伦一词形容也不为过,确实让人怀疑这是否是初一学生的表达,轻松、活跃、有深度、有内涵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感觉,可能是水平有限,我看不出这节课有什么明显的缺陷,但如硬要我说的话,我觉得这节课在“知情意”方面做得足够好,而“行”的引导稍显薄弱。

桑老师以一张白纸贯穿整节课的构思也让人感到十分巧妙,尤其是在结尾 处,把负面情绪去掉以后形成一朵“生命之花”,让人更是眼前一亮。整节课以地震中的见闻为线索,升华出生命的珍贵,生命的坚强,生命的责任,课堂气氛虽哀伤却不颓废,感情处理得很到位,基调把握很有分寸。感动贯穿了整节班会课,从旁观的角度看,我认为《孩子,快抓住我的手》这首诗出现的位置值得商榷,感觉这一环节的出现把刚调整的课堂气氛又往下带了一下。另外,我觉得把“白色的生命之花”涂成色彩斑斓的生命本色可否在课堂进行。 听吴老师的课,刚开始时对其将“六一”儿童节与“震灾”同时提,觉得不大合适,但直到课堂结束前,他要求将每个人的感言写成卡片寄给灾区儿童这一环节的出现,我才恍然大悟,他也是三位老师中唯一一位将“知情意行”中的“行”做重要环节来设计的,当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有点仓促。其次,他将学生的感言打在大屏幕上,然后让全班用读诗一样的感觉读出来,这一巧妙设计也让我很是佩服。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水平有限可能导致有些观点的偏差,但没有产生偏差的是我对这三位老师的班会课的欣赏与学习的心情,虽然他们的课或多或少还有些欠缺,但我想假以时日,他们必将成为具有丰富经验和丰硕成果的班主任骨干。 最后,感谢这次活动,给我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二、姜升:

听罢三位年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后,我深有感触,感触他们作为教师身份所具备的高水平的个人素质,感触他们设计课堂的独具匠心;感触他们驾驭课堂的运筹帷幄;更感触他们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使课堂达到了极致。按照德育处的布置,本次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达到两个目的:既要阐明生命的意义,又要使孩子们在心理方面得到洗礼。三位老师所呈现给我的课堂,恰好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我为他们的课堂构建,为他们的课堂表现出的睿智深深地折服,下面分别叙述:

俗语道:做事要以理服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渗透着多少老师们在情感上的投入。桑田老师以《感动,让生命如花绚烂》,恰到好处地达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一幕幕母亲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子弟兵对百姓的爱,同龄人相互间的抚爱,生者对逝者的爱的画面,无不深深地感动着我,感动着在场的每位老师,诗歌《母子在路上》、歌曲《生死不离》的设计,让班会课成为了热泪汩涌的海洋。桑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逻辑严谨,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别致,效果完美极致,由热爱与坚毅、尊重与勇敢、珍惜与互助簇拥下的美好的生命怎能不像花一样绽放在每个人的心上,绽放在每个人的脸庞呢?庄重大方的桑田老师是我们实验中学“人文领航”办学理念的实践者,孩子们在这样老师的引导下,人性的发展会日臻完善的。

坚定硬朗的吴珂老师给我带来了别样的话题《坚强的心》。在今天的心理健康课上讲述这样的话题,是那么贴近于现实生活。汶川地震后,困难重重,追忆逝者的同时,关键是要抚平伤痛,而努力坚强的生存下去,需要的是一颗坚强的心呀。孩子们在吴老师的引导下,明白了坚强的含义,也明白了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解决困难挫折、学会坚强,他让学生们明白生活在安宁富足中的我们,也许面对的挫折困难不如汶川灾区的孩子们那么强,但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强的心去面对、去解决,要培养磨砺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毅力。“居安思危”,一封封爱心卡片,吴老师让孩子们用心去书写,传递给汶川灾区的孩子们,卡片中,孩子们叙真诚之感,献虔爱之心,励坚毅之志,做为送给他们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心理健康教育至此达到了高潮,哪位孩子能不坚强,哪位孩子能没有爱心呢?捕捉现实生活的话题,教育学生去拥有健康的心理,吴老师不愧切合时机,独具慧眼,本来很抽象的品质特征,变得那么具体形象,解决了孩子们实际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吴老师课中对孩子回答问题的到位点评,具有亲和力的音质,使得本节课更是锦上添花。

青春灿烂的佟老师,把我带到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题《成功需要什么?》我本以为是个沉重的话题,落入俗套的我首先想的是树理想、立大志,艰苦奋斗、勤奋刻苦,努力攻关,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才是成功的前提。然而佟老师的一则“拍卖明天”的游戏,使我的沉重化为乌有。尽管后来他的孩子们也都提到了信念、坚韧、勤奋,善于挑战,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等成功元素,但孩子们是在愉悦的氛围中找到答案的。不同人对于成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成为一名百战百胜的将军,还是成为一名总统全国的元首,成为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成为一个网络老总,固然都是非常成功的人士,然而佟老师打出的视频《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故事,使孩子们一下子把自己定位到离成功并不远的格局上。课堂的第三个环节“我认为他(她)会成功”,致使每孩子都对成功充满了希望,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未来一定能成功,进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最终目标,教学效果斐然。佟老师的这节心理健康课在教学设计上非常吻合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特别注重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设计新颖,很有创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广泛,积极性高涨,师生双向活动热烈积极。佟老师的青春阳光也拉近了与孩子间的距离,师生间心灵交融,整节课在愉悦的氛围中一挥而就,令我耳目一新。另外佟老师的学生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语言表达逻辑严密,哲理性强,体现了学生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也为本节课添加了不少色彩。

总之,三位青年老师的擂台赛,很准确地诠释学校倡导的“科技领航,人文立校”的办学理念,他们是实验中学的希望,也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引路人,让我们一起为实验中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