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知识点整理(精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临床生化知识点整理(精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b4b0c27375a417876f8f74

程度与血、尿中肌酐含量呈正比例。 【临床意义】 (1)血肌酐增高

各种肾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等。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肌酐中度增高 ; 尿毒症时肌酐可达1.8 mmol/L,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2)血肌酐减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评价】

(1)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但检测简便,临床常用指标。 (2)血肌酐与CCr并不完全一致,CCr较血肌酐更为敏感。

(3)血肌酐水平比较稳定,日内生理变动幅度在10%以内,但与个体肌肉量有关。 4. 血尿素 【检测方法】

①尿素酶法:利用尿素酶催化血、尿中尿素水解生成氨,氨可用纳氏试剂、酚-次氯酸盐或酶偶联反应显色测定;

②直接法:血、尿中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最常见的方法为二乙酰-肟法。 【临床意义】

(1)器质性肾功能损伤时血尿素增高,血尿素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指标。

(2)血尿素增高还可见于功能性肾功能损伤,由肾前性和肾后性因素造成的少尿引起。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4)血尿素可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的判断指标 【评价】

(1)血尿素浓度除受肾功能影响外,还受到蛋白质分解或摄入的影响。

(2)血液氨甲酰血红蛋白(carbamoylated heamogloblin, CarHb浓度虽与血清尿素浓度有关,但它反映的不是即刻的尿素浓度,而是患者近四周间尿素的平均水平。在鉴别急、慢性肾衰和评估血透析疗效上,较单次血尿素测定更有价值。 5. 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

CysC可自由透过肾小球滤过膜,在近曲小管全部重吸收并迅速代谢分解;

CysC不和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其血清浓度变化不受炎症、感染、肿瘤及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饮食、体表面积、肌肉量无关; 是一种反映GFR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临床意义】

血CysC与肾功能损害程度高度相关,能准确反映人体GFR的变化。 血CysC在判断肾功能早期损伤方面较血肌酐和血尿素更为敏感。 【评价】

CysC是低分子量蛋白质中与GFR最相关的内源性标志物。

血cys C浓度与GFR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显著优于血肌酐,因而能更精确反映GFR。在肾功能仅轻度减退时,血cys C的敏感性高于血肌酐。 (三)肾小球屏障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屏障: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而血细胞和中大分子的蛋白质均不能滤过。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而产生的蛋白尿,多为中大分子量蛋白尿,如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3、α2-巨球蛋白等。 二、肾近端小管功能检查

评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主要方法:尿中某物质排出量测定(如小分子尿蛋白等)、重吸收

率测定、排泄分数测定、最大重吸收量测定(如葡萄糖等)

评价肾小管排泌功能的方法:酚红排泄试验、对氨基马尿酸排泄试验。 肾小管损伤时,还可出现尿酶的变化。 (一)肾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1.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

【检测方法】血清和尿液β2-MG目前可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临床意义】

(1)主要用于监测近端肾小管功能,是反映近端小管受损的非常灵敏和特异指标。 (2) 血清β2-MG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GFR及肾血流量降低时,血清β2-MG升高与GFR呈直线负相关,且较血肌酐浓度增高更早、更显著。

(3)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β2-MG生成明显增多,血、尿β2-MG均升高。 【评价】

小分子蛋白尿又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多为轻度蛋白尿

以小分子蛋白质,如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蛋白-1等为主,是早期肾小管损伤标志性指标

2.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

【检测方法】血清和尿液α1-MG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临床意义】(1)尿α1-MG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损伤;是肾近端小管损伤的标志性蛋白。

(2)血α1-MG增高也可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 (3)血α1-MG降低见于:肝炎、肝硬化等肝实质性疾病。 3.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id binding protein,RBP) 【检测方法】血清RBP和尿液RBP可采用免疫学方法测定

【参考区间】成人尿RBP为0.04~0.18 mg/L;RBP/Scr<26.2μg /mmol。

【临床意义】尿RBP排量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明显相关,可作为监测病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项灵敏的生物化学指标。

4.尿钠和滤过钠排泄分数(Filtration sodium excretion fraction,FeNa)

【检测方法】尿钠排出部分占肾小球滤过钠总量的比率。FeNa(%)=尿钠排出量/滤过钠总量=[(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100% 【参考区间】尿钠:<20mmol/L;FeNa:1~2; 【临床意义】(1)FeNa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在急性肾衰时,尿钠浓度>40mmol/L,FeNa>2。

(2)鉴别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前性氮质血症。

肾前性氮质血症的肾小管没有损坏,尿钠浓度<20mmol/L,FeNa<l;

(3)预后判断尿钠在20~40 mmol/L之间,表明患者正在由肾前性氮质血症向急性肾衰发展。

【评价】FeNa能正确反映肾小管功能。 (二)肾近端小管排泄功能检查 1. 酚红排泄试验(PSP)

2. 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率试验(TmPAH) (三)肾近端小管细胞损伤检查

尿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 三、肾远端小管功能检查

(一)尿液浓缩稀释试验

在日常或特定饮食条件下观察患者尿量和尿比重等指标的变化。常见指标: 1. 尿比重与尿渗量(urine osmolality,Uosm)

尿比重和Uosm都能反映尿中溶质的含量,但尿比重易受溶质微粒大小和性质的影响;因而测定Uosm比尿比重更能反映肾浓缩和稀释能力。 【临床意义】(1)尿比重的高低与饮水量和当时的尿值有关,主要取决肾脏的浓缩功能。 (2)Uosm测定作为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检验指标,优于尿比重测定。 Uosm下降,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2. 渗量溶质清除率(osmotic clearance,Cosm)

渗量溶质清除率表示单位时间内肾脏能将多少血浆中的渗透性溶质清除出去。 Cosm=等渗尿量

【参考范围】空腹时为2~3ml/min。

【临床意义】Cosm反映了肾脏维持水及溶质之间平衡的能力。 Cosm降低,说明远端肾小管清除渗透性溶质能力降低。 Cosm比尿渗量更能准确地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3. 自由水清除率(free water clearance, CH2O) 定义:单位时间从血浆中清除到尿中不含溶质的水量;任何尿液可视为等渗尿和纯水两个部分,

即尿量=等渗尿尿量+CH2O 。 【检测方法】

依据肾清除试验原理,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渗量,可计算出C H2O 。 计算公式:C H2O =[1-(Uosm/ Posm)]×V 【参考区间】

正常人禁水8h后晨尿CH2O 为 -25~-100ml/h。 【临床意义】

CH2O是判断远端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的灵敏指标,常用于急性肾衰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 CH2O持续等于或接近于0则表示肾不能浓缩和稀释尿液,排等渗尿,是肾功能严重损害的表现

(二)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测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由于肾小管分泌氢离子或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的功能减退,使尿酸化功能失常,而产生的一种慢性酸中毒。 1. 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

【检测方法】给患者服用一定量的酸性药物氯化铵,使机体产生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增加远端肾小管排泌H+的量,如远端肾小管泌H+产生NH3和重吸收HCO3-发生障碍,酸性物质不能排出,尿液酸化受损。

通过观察尿pH值的变化,即可判断有无远端小管酸化功能障碍。 【参考区间】服用氯化铵2h后,尿pH<5.5。

【临床意义】尿pH>5.5: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减弱,为I型肾小管酸中毒。对已有明显代谢性酸中毒者,不宜做此试验。 2. HCO3-负荷(碱负荷)试验 【检测方法】

服用一定量碱性药物碳酸氢盐,使尿液碱化,增加肾小管重吸收HCO3-的负担。 当近端小管受损时,其重吸收HCO3-功能减退。 通过观察HCO3-的排泄分数,诊断近端小管酸中毒

计算公式:HCO3-的排泄分数=[(尿HCO3- /血HCO3-)/(尿肌酐/血肌酐)]×100%。 【参考区间】正常人尿液中几乎无HCO3- ,其排泄分数≤1%。 【临床意义】II型肾小管酸中毒>15%;I型肾小管酸中毒<5%。 (三)尿肾小管组织蛋白检测

【检测方法】 T-H糖蛋白(THP)是肾小管髓袢厚壁升支及远曲小管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当肾小管间质病变,THP可漏入组织间质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抗THP抗体。 【临床意义】

尿THP或THP抗体检测可用于诊断、监测肾远曲小管损伤(如肾毒物、肾移植排异反应)。 ①尿THP升高可见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酸中毒、肾小管损伤、脱水少尿、尿路结石等。

②尿THP降低可见于:肝硬化、肾病、尿毒症、多囊肾、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肾功能减退等。

③THP是形成管型的主要基质,尿管型引起肾小管阻塞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有关。 四、肾血流量检测

【检测方法】多采用对氨基马尿酸(PAH)清除率试验和放射性核素法来检测。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一)肾功能检测指标的分类与评估 1. 肾功能检查项目的分类

2. 肾功能检测指标的评估

(1)尿常规和尿沉渣检查:敏感性较低,不利于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管早期损害的诊断。 (2)肾小球功能及损伤检查: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早期损伤

血尿素、血肌酐测定---敏感性较低,仅对肾功能衰竭、晚期肾脏病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CysC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新的标志物 (3)肾小管功能及损伤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尿低分子蛋白质、尿液中肾小管组织抗原和尿酶。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一般以α1-MG、β2-MG和RBP等作为评价指标。

近端小管损伤还可用NAG作为灵敏标志物,髓袢和远端小管损伤以THP为标志物。 第十五章骨代谢紊乱和相关元素的生物化学检验 基础概要:

一、骨的组成:骨矿物质(无机质),骨有机质和细胞成分 二、骨的代谢:骨吸收(溶骨)和骨形成

三、骨代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 第二节 骨转换相关标志物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活动所降解的骨基质成分和分泌的产物,以及成骨细胞形成新骨所释放的代谢产物进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