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格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887ea7433d4b14e852468b0

理论贡献:

① 重视研究成熟、正常的健康人。 ② 整合人格理论。

③ 对人文主义与自我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理论缺陷:

① 理论可检验性较差。 ② 理论的解释范围较窄。 ③ 有循环论证的倾向。

④ 忽略了外在因素与潜意识动机对个体的影响。 ⑤ 折中倾向使之启迪性不够。 (二) 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1. 理论观点: 人格界定

卡特尔认为人格是可以容许我们预测一个人在某一个情境中将表现的行为,人格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建立有关不同的人在各社会和一般环境下将会做些什么的法则。 人格结构

①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②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③ 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④ 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和动力特质 人格动力

卡特尔假定动力特质以复杂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动力格状,意指人格中能、情操和态度等动力特质复杂的动力关系。 人格成因

① 学习因素 ② 社会文化 ③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 理论评价: 学术贡献:

① 研究范围广博。

② 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理论。 ③ 对临床研究和工商心理学的贡献。

④ 为行为遗传学的产生作了开创性的贡献。 学术缺陷:

① 卡特尔的研究报告充满了许多统计资料,偏重研究中的技术性,并且看起来颇为生涩。 ② 因素分析法的资料由研究者放入,不能完全免除研究者偏见的影响。 ③ 理论启发性不够。 (三)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① 艾森克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可以主观报告自己的态度、需要、动机、价值观,这是其

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

② 艾森克重视遗传对人格的重要影响。

③ 艾森克认为个体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格理论应该重视个体独特的特质构成。 人格界定

艾森克强调稳定的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元,这些特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类型。

人格结构

① 确定人格构成因素的标准:必须有证明因素存在的心理测量学证据;该因素必须具有遗

传性,并符合既有的遗传模式;该结构必须符合理论构想;它必须具有社会性关联。 ② 人格层次模型 ③ 人格维度模型 人格成因

①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抑制理论、唤醒理论与内外向性;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质;荷尔蒙

和神经质;遗传作用的研究证据。 ② 社会化过程 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理论启发性强,理论具有可验证性并强调精确性,理论的简约型强,理论的解释性强,促进了行为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心理学多领域的发展。 理论缺陷:

忽略了外在环境差异对人格的巨大影响,理论过分简单化。

六.认知学派

代表人物:凯利、罗特、班杜拉、米歇尔 (一)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1. 理论观点: 人性观

① 把人看成是朝向未来的。

② 人对环境有主动形成表征的能力。 ③ 人既是自由的,又是被决定的。

④ 在人格的独特性与普遍性方面,凯利采取中立的立场。 人格概念

对于凯利来说,人格的核心概念就是建构。 人格结构

① 依据建构的作用:核心建构与外围建构

② 依据建构的通透性:可渗透建构和非渗透性建构 ③ 依据建构的可变性:紧缩建构和松散建构 ④ 依据建构的表达方式:言语建构和前言语建构 ⑤ 依据建构的层次:主导建构和从属建构 基本假设与推论

基本假设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在这一基本假设下,凯利提出了11种推论:结构推论、个性推论、组织推论、二分推论、选择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节推论、片段推论、共同推论和社交推论。 人格动力

凯利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动机的,根本不需要其他什么。 人格发展

凯利认为人格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建构系统的发展之上,个体的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对世界预测的准确性。 2. 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① 丰富了人格理论的认知向度。 ② 发展了有效的人格评价工具。 ③ 研创了独特的认知心理疗法。 理论缺陷:

① 忽视了人格中的非认知因素。 ② 角色建构测验的使用局限。 ③ 理论系统中的未决问题。 (二) 罗特的社会认知论 1. 理论观点:

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议题上,罗特倾向于自由选择和行动,他认为大部分人类行为是学习的结果,且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

罗特以学习的观念与原理创立了他的人格理论,起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是机体内部的认知过程和外部强化决定的,是在社会情境中习得的。 2. 理论评价:

他的理论强调认知因素,赋予社会认知论强烈的动机色彩。提出的概念界定清楚且验证性强。 (三)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论 1. 理论观点:

班杜拉提出了自己对人的客观看法:人的行为是主客观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交互决定论。

他非常强调认知在行为获得和保持中的作用,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观”。认为自我的作用有自我调适和自我效能。 2. 理论评价

班杜拉明确地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类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的自我效能构成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散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实验方法来证实其理论观点,也为其理论增添了信服度。

班杜拉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适合于解释和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的过程,仅适于解释和说明观察、模仿等社会性学习的过程。 (四) 米歇尔的社会认知论 1. 理论观点:

米歇尔强调人的主动性。他不主张人格特质的普遍性,而认为除了情境因素和观察学习之外,还需要关注“社会认知学习的个人变量”,这些变量包括:能力、编码策略和个人建构、预期、主观价值和自我调节系统和计划。 2. 理论评价:

① 立论以实证研究的结果为基础。 ② 重视个人对行为环境的了解和建构。

③ 从个人认知的内涵去了解其行为,再进而界定其人格。

④ 提出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将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并体现了理论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