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d11f0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c

总第 课时 4、 范读古诗(出示课件)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刘禹锡是什么时候去望洞庭湖的呢?请同学们读了诗后告诉大家。 3、秋天的夜晚去望洞庭,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们再读诗歌,好好地体味。 4、究竟是哪些景物吸引住了诗人刘禹锡呢?请同学们反反复复地读这首诗,讨论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里面这些景物是怎样吸引大诗人刘禹锡的? 交流:同学们,诗人刘禹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望洞庭,那他望见了哪些景物呢?(板书:湖光、秋月、山水)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1)湖光秋月两相和 ①“湖光、秋月”是怎样来吸引诗人刘禹锡的呢?我们来看,这是怎样的湖水? ②抬起头,我们又看到了一轮怎样的秋月呢? ③是啊,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月,这样的月辉映着这样的水,它们已经融为一体了,是多么和谐呀!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 ④好,轻轻地,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为什么是水平如镜的湖面? ②湖面无风,像一块未磨的镜子,朦朦胧胧,多么宁静啊,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诗人被这撩人的月光,被这迷蒙的洞庭湖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好,用你们的朗读告诉大家。 25 总第 课时 B、诗人登上岳阳楼,远远地望去,那山已不是那座山,水也不是那个水,它们成了……(生: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画面:我在一个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的田螺,你看到了吗?这时,你有什么感觉? 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 出示画面,诗人为什么说是白银盘里一青螺?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明确诗意: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湖光和月色交相辉映显得那麽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很浓的画面,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自由读,指名读。 2、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们跟着刘禹锡一起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一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不禁吟诵起来: 五、作业设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6 总第 课时 1.诗句意思 。 2.背诵诗歌,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 2、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3、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板书:菊花 元稹) 二、学生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2)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3)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自学。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 总第 课时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三、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教师相机提问: (1) 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 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 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 4、小结;《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诵《菊花》并背诵 1 .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 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 2 .诵读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