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辩证医案举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脏腑辩证医案举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c64e35ee06eff9aef80707

二诊(3月14日):前方服12剂,诸症状劲消。脉数。再拟清肺化痰剂,以巩固疗效。

方药: 麦冬4.5g 炙杷叶4.5g 桑叶3g 桔梗3g 知母3g 甘草3g 川贝粉1.5g(冲服) 水煎一次服。禁忌同前。

三诊(3月24日):前方服9剂,病情稳定,昨日因感冒又微咳,伴轻微发烧,但喘息未发作。脉浮。拟辛凉解表剂治之。

方药: 桑叶4.5g 杏仁3g 薄荷1.5g 桔梗3g 前胡3g 白前3g 甘草3g 枇杷叶4.5g 水煎服。

四诊(3月28日):上方服2剂,感冒已愈,仍有咳嗽。再拟清肺化痰剂,以善其后。 方药:麦冬4.5g 川贝粉1.5g(冲服) 炙杷叶6g 桔梗3g

橘红3g 甘草1.5g 水煎,一次服。取药3剂,嘱其服完后停药观察。 于4月4日,患儿家长来告,咳喘迄今未发作。

(选自:河北中医验案选编写组.《河北中医验案选》 第一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105-106.)

病案二

刘××,女,63岁,居民,1967年月25日初诊。

病史:咳喘胸满,黄痰很多,口干不欲饮,纳食不香,便干,尿黄,消瘦乏力,脘痞恶心。

检查:舌苔白厚微黄,脉细滑数。 辨证:痰热上壅,肺失肃降。

治则:清热化痰,降气止喘。拟苏子降气汤加减。

方药:炒苏子4.5g 炒杏仁9g 橘红4.5g 姜川朴4.5g 桑皮6g 黄芩4.5g 炒山栀4.5g 炒六曲4.5g 杷叶9g 通草4.5g 水煎服。

1月30日诊:服药3剂,痰喘大减,仍按上方去桑皮、杷叶,加焦楂4.5g,水煎服。 服药3剂,诸证平复。

(选自:王允升,张吉人,魏玉英.《吴少怀医案》 第一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3:19.)

(七)寒痰阻肺证 [病案举例]

病案一

患者某,男,45岁。1990年3月某日就诊。

因受凉发生咳嗽,至今不已,唾白色泡沫痰,微有喘气,舌苔白,脉缓。乃寒邪犯肺,气逆咳喘。治宜散寒逐饮,降逆利气,拟款菀二陈汤加味。

款冬花10g 紫菀1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炙甘草10g 茯苓10g 五味子8g 细辛6g 干姜10g 厚朴10g(去皮尖炒打) 以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温服。

结果药服3剂而病愈。

(摘自:李今庸.《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 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76-177.)

病案二

宋某,男,65岁,慢性咳嗽10年,以冬春季节为甚。本次发作因天气变冷,咳嗽加重5天,吐大量稀白痰,胸闷,自觉背部肩胛间发冷,纳呆,大便烂,尿清长,舌淡,舌苔厚腻,脉沉紧。肺部听诊呼吸粗糙,有鼾音。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中医辨证属寒邪客肺,肺阳被遏。治以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方用苏子15g 茯苓5g

法半夏12g 白术9g 五味子9g 熟附子9g 陈皮6g 远志6g 苦杏仁10g 干姜6g 细辛3g 甘草6g。 6剂,水煎服。

二诊:咳嗽明显好转。再予六君子汤3剂善后调理,病获痊愈。

(摘自:曾得怀,程方,吴艳华.《名医治病》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5.) (八)大肠液亏证 [病案举例] 病案一

李某某,女,35岁,干部。1979年6月26日初诊。

病史:自述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干燥已9年,6至7日大便一次,每次大便呈羊粪样,有时腹痛,腹胀,自觉手足心热,小便微黄,曾用“大黄、朴硝、番泻叶”等攻下药物及西药“果导”等缓泻药物均无效,故求余诊治。

检查: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微黄,脉象虚数。 辨证:血虚津枯,传导失司。 治则:养血生津,润肠通便。

处方:当归30g 生地20g 玄参15g 麦冬15g 沙参10g 肉苁蓉15g 郁李仁15g 全栝楼30g 枸杞子10g 秦艽9g 地骨皮15g 甘草3g 水煎400ml,分2次服。

7月8日复诊:患者服上方5剂,五心烦热已退,大便润滑畅通,腹痛止,食欲增进。舌质淡苔少,脉象细数无力。考虑气阴仍虚,以前方加糖力参9g ,继服5剂而愈。

(选自:袁兆荣,主编.《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6-27.)

病案二

叶某,男,63岁。患者平素嗜食煎炸辛辣之品,近2年来常便秘,服用“泻药”或用开塞露才能畅排大便。近2各月便秘加重,每周排便1次,量少质硬,排便艰辛,有时致肛裂出血。诊见:伴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干,脉细数。检查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大肠异常。诊断为单纯性便秘,证属阴津亏大肠涩。

处方:生地黄30g 火麻仁30g 黄芪30g 熟地20g 麦冬15g 玉竹20g 郁李仁15g 柏子仁15g 苦杏仁15g 玄参15g 枳壳15g 川厚朴15g 木香10g(后下)。

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1周,大便较易排出,3天1行。再以原方加减治疗半月,大便始转为软条状,口干减轻。继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地黄汤等加减调治。

(摘自:曾得怀,程方,吴艳华.《名医治病》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96.) (九)肠虚滑泻证 [病案举例] 病案一

索某某,男,45岁。初诊日期:1960年1月4日。

腹泻已五年之久,每日黎明前肠鸣腹泻4-5次,排泄物水谷不化,腹部隐隐作痛,喜按,食少倦怠,腰酸腿软,腹凉肢冷,体质削瘦,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经钡餐透视西医诊为肠结核。

辨证:脾胃虚寒,肾阳虚。 治法:补脾胃,温中助阳涩肠法。 方药:三味止泻散加味。

山药150g 诃子肉60g 石榴皮60g 肉桂30g 煨豆蔻30g

共为细末,每次4.5g,空腹服,白开水送下,忌食腥冷硬食物,服药一周后,逐渐好转,连服一剂而愈。

(选自:余瀛鳌,高益民,合编.《现代名中医类案选》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54.)

病案二

杨某某,男,39岁,工人,1979年 1月15日初诊。

病史:患者自述近1年来食欲不振,腹部微胀而痛,大便溏泻,每日4-5次,水样稀粪,小便清而少,曾用“合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及中药多剂无效,故来院就医。

检查:精神不佳,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象沉而弱。 辨证:脾胃虚弱,中气下陷。 治则:补中益气,健脾升清为主。

处方: 黄芪15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5g 炒当归6g 炒枣仁10g 罂粟壳8g 炮姜8g 陈皮6g 柴胡6g 升麻3g 炙甘草6g 水煎300ml,分2次服。

1月19日复诊:患者自述服上方3剂后腹痛腹胀已消失,大便次数减少,较前成形,小便正常。舌苔白薄,脉象沉缓。处理:以前方加荔枝核12g继服。

1月23日三诊:患者继服上方4剂,食欲振复,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薄,脉象沉而和缓。处理:以前方再服6剂以善其后。2个月后随访诸症告愈。

(选自:袁兆荣,主编.《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24.)

(十)大肠湿热证 病案一

贾某某,男,73岁,农民,1980年8月30日初诊。

病史:患者自述近7天腹痛,腹泻,大便呈脓血样,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感,发热,口渴,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小便发黄。

检查:急性面容,面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热郁湿搏,蕴滞阳明。 治则:清热利湿,理气荡滞

处方: 白头翁15g 黄连8g 生白芍12g 茯苓15g 马齿苋30g 木香9g 碧玉散15g 薏苡仁15g 海螵蛸30g 蒲公英30g 甘草5g 水煎400ml,分2次服。

9月5日复诊:患者服上方3剂,食欲增进,腹痛大减,里急后重已除,脓血便减少,肛门灼热感消失,小便微黄。舌质红,苔已退,脉象小数。处理:以前方继服5剂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