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医古文》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7a3100aa6c30c2259019ecf

⑶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之閒,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 3.文意理解

⑴“宁食不鲜羞,衣不裼裘,何可一日以无贾君?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何可一日以无贾君?”此句表达了张君什么样的感情?对描写贾君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⑵贾君与“世之医者”在医德医风方面形成鲜明的对照,文中是如何描述的?

⑶“其视吾民之颠连,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维系,非惟不相维系,又盬其髓、刳其膏而不知止,孰有如张君勤民成疾者乎?”句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爱憎感情?“秦越肥瘠”一语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领会本文的写作原因,体味贾君待患者“如手足之亲:德高尚医德。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排比句式。 3.了解本文巧妙的写作构思。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十八篇 医俗亭记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瞿然 2云尔 3既(自解曰) 4坐(无竹) 5仅(半亩) 6萧然 7(如)箦 8(吾)量 9宅心 10流(而无制) 11干(云霄) 12释然 13奚以……为 14让(为) 15瞑眩 16功绪 17去(竹) 18迟(他日)

2.语序 不余秘 3.句子

⑴瞿然惊曰:“余病其痼也耶,何长公之诗云尔也?”既,自解曰:“士俗坐无竹耳,使有竹,安知其俗之不可医哉?”

⑵吾量之隘俗也,竹之虚心有容足以医之;吾行之曲俗也,竹之直立不挠足以医之;吾宅心流而无制,竹之通而节足以医之;吾待物混而无别,竹之理而析足以医之。

⑶竹之干云霄而直上,足以医吾志之卑;竹之历冰雪而愈茂,足以医吾节之变。其潇洒而可爱也,足以医吾之凝滞;其为筩、为简、为箭、为笙、为萧、为簠簋也,足以医吾陋劣而无用。

4.文意理解

⑴文中如何描述作者求竹前后的鲜明变化?

⑵“是竹也,不苦口,不瞑眩,不湔浣肠胃,不漱涤五脏。长公不余秘而授之。余用之,既有功绪矣。使人人皆用之,天下庶几无俗病与?”句中如何称说竹之质性?所谓“功绪”是指什么?

⑶“京师地不宜竹。余恐去竹日远而病复作也。既以名其亭,复书此为记。迟他日归亭中,愿俾病根悉去之,不识是竹尚纳我否?”句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为什么说“京师地不宜竹”?“病根”指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领会本文赞美竹之形体、质性与作用的用意,及撰写文章的原因。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排比句式。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十九篇 病家两要说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错节盘根 2矧(夫) 3口吻 4遗策 5(大)隳 6见几 7浮言 8帷幄 9孟浪 10浅深 11凿凿 12执两端 13经权 14格致 15何物 16谓(人己) 17小大方圆 18仁圣工巧 19守中 20怀玉 21蕴蓄 22倾信 23(今日)怪

2.语序 何所趋赖 3.句子

⑴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阳春》、《白雪》,和者为谁?

⑵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⑶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 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3. 文意理解

⑴第一段所指“非医者”有哪些表现?作者对其看法如何?

⑵“欲辨此多,诚非易也”中的“多”指什么多?作者如何描写与看待此“多” ?

⑶“又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者……谓人己气血之难符”、“三人有疑从其二同者……谓愚智多寡之非类”分别是何复句关系?

⑷“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两个典故的比喻义分别是什么?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想说明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领会本文作者提出病家“两要”的含义,及“忌浮言”、“任真医”的重要性。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特别是偏义复词和同形词语。 3.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二十篇 不失人情论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殿(之)2瞿(然)3戞戞 4危言5交际6怀抱 7多歧亡羊 8画饼9出奇 10车薪杯水 11不偶 12濡滞 13成心 14且如 15(难)回 16意气 17薰莸 18便佞 19修好 20阿谄 21浸润 22(难)必 23嫁谤自文 24贪倖 25一傅众咻

2.句子

⑴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⑵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⑶致怀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⑷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 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

3.文意理解

⑴本文所描述的“病人之情”具体表现是什么?

⑵本文所述“旁人之情”包括哪两个方面?二者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⑶本文所述医人之情具体表现是什么?

⑷“病家既不识医,则倏赵倏钱;医家莫肯任怨,则惟芩惟梗”反映了病家和医家分别 存在什么问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领会“不失人情”的含义,认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人之情在医疗过程中造成的种种人为的困难。

2.了解本文在结构、层次方面的条理性。

3.掌握文章中的成语典故、同形词语等重点词语。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二十一篇 与薛寿鱼书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何容 2若(孙) 3悁悁 4(秋之)弈 5大父 6不禄 7梗概 8永(其人) 9躬行 10老安少怀 11素位12烂然13多(一) 14传(先人) 15斤斤 16袭(之) 17鸣高 18转(未绝) 19村儒20无俚21(尽)没 22刀圭 23心折 24寿(世)

2.语序 ⑴他求

⑵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3.句子

⑴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⑵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⑶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

⑷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4.文意填空

⑴作者开卷就说自己“悁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⑵作者与薛寿鱼对薛雪的看法有何不同?

⑶“艺”、“道”二者的关系如何?引用燕哙让位子之事的用意是什么? ⑷“甘舍神奇以就臭腐”的“神奇”、“臭腐”分别指什么?原因何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学在躬行,不在讲”也的观点,正确理解道艺两者的关系。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3.学习本文精辟周密的论证方法。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二十二篇 医案六则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自)练2不肖3中热4水火5远(矣)6审(诊)7(与)息8(邪气)辟 9宛(气)10经纪11煎迫12是(难)13促(寿限)14滞下15衽(席)16及(荐)17友生18亘(昼夜)19泠然20(其)流21顾(投) 22(补)完23 一旦24霍然25敛衽26善(渴) 27(数)瓯28质(之)29自负 30委顿 31曩(不) 32向(非) 33(病)室 34(永)矢 35(勿)谖 36侏儒 37(以)识 38明德 39敛手 40噬脐 41初(不) 42责(效) 43(自)讼 44(如鼓应)桴 45(为)厉 46致(辨) 47系铃解铃 48速(之) 49胜算 50簧鼓 51跋前囊后 52均(为) 53缠绵 54戢(除)

2.语序 新是图 3.句子

⑴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⑵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

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⑶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⑷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窃以识明德云尔。 ⑸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⑹素来扰亏根本,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疐后之时也。 4.文意理解

⑴第一则“此谓论之大体”的“论之大体”指什么?

⑵滞下病的病机和常规治法是什么?朱丹溪为什么不采用常规治法? ⑶“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水哉”比喻什么?

⑷第六则“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的“邪”指什么?“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极下” 的“上”、“下”、“极下”分别指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应很好地学习继承。

2.了解古代医案一般的写作方法、用词特点。 3.掌握课文中丰富的词语。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二十三篇 医话四则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立异2矜奇3(草)书4轻重 5(字)期 6汗牛充栋 7自见 8(自)负 9肤廓 10古茂 11胶柱鼓瑟 12持择 13交横 14不经 15束手 16骤(不得) 17肩舆 18擘(目) 19开合 20则(极顺) 21望洋 22(意)沮 23镇日 24浪(决人) 25移时 26遽(辞) 27讵(日) 28(未)昃 29心脉 30累累 31以(此) 32如响斯应 33经月 34木(落) 35惟(于此)

2.语序

⑴甘草之细小者 ⑵医人工于草书者 ⑶不之信 3.句子

⑴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⑵一在于笃嗜古人,不知通变。执《伤寒》、《金匮》之说,不得随时应变之方,不考古今病情之异,胶柱鼓瑟,以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⑶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⑷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4.文意理解

⑴第一则,作者对同人提出了怎样的期望? ⑵第二则,作者为什么说“医书读与不读等”?

⑶第三则,根据崔默庵诊病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 ⑷第四则的主旨是什么?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其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大,意味隽 永。医话是中医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各则医话所阐发的观点。 3.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九、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适用于中医专业本科考试课的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教师应根据大纲规定的授课顺序及要求进行教学,同时也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授课内容、学时数或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但不能影响课程的基本体系。

执笔人:包红梅 教研室:大学语文 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