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个案工作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66d0370561252d380eb6e9b

* (二)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2 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 罗杰斯对如何与服务对象建立积极有效的辅导关系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这种个案辅导关系需要具备真诚、同感和无条件的关怀三项充分必要条件,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表里如一。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自己的感受开放,让自己的意见和态度与自己的真实感受相一致。 (2)不评价。社会工作者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服务对象的感受和行为,把自己的价值作为标准强加给服务对象。 (3)同感。社会工作者把自己置于服务对象的处境中,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体会和理解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做到感同身受。 (4)无条件的接纳。无论服务对象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社会工作者都需要采取接纳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本身。 (5)无条件的爱。无论服务对象怎样表现,社会工作者都需要给予真正的关心和尊重,让服务对象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成长。 (6)保持独立性。社会工作者需要让服务对象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各种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 * (二)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3 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人本治疗模式非常注重个案辅导过程,认为借助具体的个案辅导过程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让服务对象体会此时此地的各种内心冲突。 * 案例分析: 一位学生把自己看成是一位未来的医生,但是他低于平均数的成绩,可能会使他无法进入医学院大门。他如何看自己 自我观念 ,或他愿意如何看自己 理想的自我观念 ,以及他的成绩不好的现实等之间的差距,可能形成焦虑和个人的创伤,进而使他觉得有

必要去接受治疗。该案主一定感觉到问题所在,或者至少对目前的心理适应觉得非常不安,因而想探索改变的可能性。 * 案主寻求治疗的理由之一是,感觉到无助、无力、无法作决定或无法有效地引导自己的人生。案主可能希望经过治疗者的指导找到可行的方法。然而,从个人中心的架构中,他们很快学到,在治疗关系中可以为自己负责,并可以更自由地获得较多的自我了解。 当治疗逐渐进展,案主可以更广泛地探索他们的感觉。案主可以表现出恐惧、焦虑、罪恶、羞耻、怨恨、愤怒以及其他被他们看成是非常负面以致无法接受、或无法与自我结构相结合的感觉。 * 通过治疗,他们的限制与扭曲会逐渐减少,他们会更愿意去接纳和整合一些冲突和混乱的感觉。渐渐地,他们可以发现曾经隐藏于内心深处的领域。 当案主感觉自己被了解与接纳时,他们就不需要心理上的防卫,而进一步对所有经验更加开放,因为他们不再害怕,也不再讨厌自己,他们变得更容易接近现实,更能了解与接纳别人。他们逐渐地能欣赏现在的自我,他们的行为也开始具有弹性及创造性,开始不以符合别人的期望作为自己行为的导向,因此他们的行为也变得更真实。 * 他们已经有能力主导自己的生命,而不会从自我之外的范围去寻求答案。他们能够不受过去的约束,并能与他们现在的感觉接触;他们能自由作出决定,也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生活。 总之,他们在治疗中获得的经验,就如同去除那些禁锢在心理监狱中的枷锁。由于自由的增加,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真实。 * 思考:案例2 个案背景 日青乃是一

名廿三岁青年。曾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起路来虽然一拐一拐的,但不需要拐杖。他由朋友介绍来找辅导员。初步向辅导员表达的问题是就业困难。他的教育程度是中三??于十七岁便开始工作,但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他曾经在电子厂、电器公司、钟表厂、制衣厂等地方工作,但工作的时间都不长。他为了自己直至现在仍未能安定于一份工作而感到烦恼,常冒着失业之危机,养自己也不能,常被家人视为寄生虫。因此,他常感到很气馁,和觉得自己没用,很不喜欢自己。 他在家中排列第三,有一兄一姊和一妹,都出去做事了,他的父亲为苦力,据他说脾气颇为暴燥,而母亲则是家庭主妇,常向他埋怨家中的一切事情。他感到家中各人关系疏离,没有什么家庭温暖。 日青亦透露他没有知心朋友,唯一的社交圈子是青年中心。虽然他很努力投入青少中心的活动,但他感到中心的其他会员却一点也不欣赏他,与他格格不入。他感到生活困难、乏味,不知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对人亦充满怨愤,表现出极端的悲观和失落。 返回 * 七、家庭治疗模式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特征: 把家庭视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有米纽秦(S.Minchin 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 米纽秦在早年帮助纽约贫民窟的孩子时发现,受帮助的孩子大多来自家庭结构不完全而且父母不尽职的家庭,这促使米纽秦从家庭结构的整体角度着手理解和帮助有问题的孩子。 在20世纪60年代初,米纽秦总结自己的实际辅导经验提出结构式家庭治疗法。 70年代之后,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成为家庭治疗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服务

模式。 *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1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1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 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 (1)家庭系统 家庭由不同的成员组成,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组织化的系统。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单个家庭成员所不具有的性质,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方式和过程。 因此,在辅导过程中不是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而是直接中断家庭成员之间循环互动的方式,把家庭当作一个系统。 *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2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2 (2)家庭结构 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是次系统。在家庭系统中存在着像夫妻、亲子等更小范围的系统,称为次系统。 二是系统之间的边界。家庭以及家庭内次系统之间都具有与周围分割的界限,这些界限就是边界。 三是角色和责任分工。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功能正常的家庭中每个成员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四是权利结构。每个家庭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运作方式,称为权力结构。它与家庭的角色和责任分工有关联,但不完全重合。 *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3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3 (3)病态家庭结构 米纽秦具体总结了集中病态家庭结构: 一是纠缠与疏离。家庭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边界不清晰就会出现纠缠与疏离的现象。如果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过分疏远,称为疏离。 二是联合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