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7-2018学年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faf94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c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和《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及练习一和习作一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共有3页图画组成,围绕“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安排。《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变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中《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而且《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三篇课文人文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些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课中,学生可以抓住“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等词,感悟到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学生在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读书感悟,交流感受,品味欣赏,把握作者对儿童和海棠花的精心描绘,感受美好的春光,去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早》可以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知,

在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早”字的来历等进行精读品赏,感悟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4. 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5.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7.通过理解《宿新市徐公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

9.学会写一种自然现象。学会猜字谜、创作字谜和请求帮助。 四、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作文。

2.学生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6.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7. 写一种自然现象。 8. 学会创作字谜。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4. 学会创作字谜。 六、教学进度:

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暖流》 《只拣儿童多处行》 《早》 《古诗两首》 习作1 练习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懂得多渠道学习语文、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学会多渠道学习语文、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五、教时安排: 二课时

课 时 2 3 2 2 3 2 2 3 周 次 1 2 2 2 2~3 3 3 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 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