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5ddd96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5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文促中心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昌平已进入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科研创新特色日益凸显的关键时期,这是更高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演出、创意农业和生态会展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是昌平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紧迫要求,更是昌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环境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昌平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202家,资产总计108.3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21.2%;利润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60.7%;缴纳税金45765万元,同比增长30.9%;从业人员20492人,同比增长4.7%。业已形成较为齐全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旅游、休闲娱乐、设计服务、新闻出版等细分领域优势明显。围绕百里山前暖带、立汤路和七北路等产业发展轴带,形成了以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化和项目板块化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

2、产业资源条件优越。一是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奠定先天条件。昌平上风上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北部山区生态涵养带植被种类丰富,温榆河生态走廊穿境而过,是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78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知名的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以及巩华城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二是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造就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集聚于瓦窑作家村和上苑艺术家村的高端艺术和创意人才推动区域创作氛围提升。昌平是北京市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漫学院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事业单位入驻昌平,将发挥强大的艺术人才吸聚效应。

3、区位交通条件良好。昌平是首都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离北京中心城区和首都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之内,境内有轨道交通昌平线,多条交通干线与市中心、周边区县和其他省市紧密相连,网络化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南北向交通压力趋于缓解,正成为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向外转移的优选之地。

4、扶持环境不断完善。昌平区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相继出台《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包括文促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意昌平”网站在内的一系列组织资源将对产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条件,昌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产业规模有待提高、发展增速相对滞后、新兴领域影响力薄弱、细分领域盈利能力较低、缺乏产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尚未形成,表现为:

一是自然文化资源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已有自然资源和遗产类文化资源尚停留在静态资源阶段,价值贡献远未发掘;十三陵等景区缺乏粘性强的体验产品;围绕自然遗产文化资源共生发展的艺术类、媒介类和功能创意类产业发展迟缓,占比较低;传统文化缺乏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文化产品创意含量不高。

二是人才资源未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回龙观、天通苑等地的大量居住人口在昌平的就业根植性不高;高校人力资源与昌平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度不够,缺乏融入途径;艺术家集聚区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性不足,创意阶层资源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三是载体资源尚未转化成核心竞争力。集聚区产业规模有待提升,知识创意含量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青年创业示范园人气不足,仍处于政府推动的初级阶段;生态型会展集聚区内温泉会展企业缺乏自身特色,同质化竞争加剧;个别园区仍是单个企业主导,企业间联系不强,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三)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是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要素驱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3

昌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社会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升级,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为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北京市打造“世界城市”的措施将对文化艺术、旅游休闲、体育娱乐消费等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昌平区在对接北京市整体消费需求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二是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带来的科技机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内部融合,“三网融合”、大型实景演出、三维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通过科技手段对静态旅游资源进行参与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开发已具备支撑条件。未来科技城与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作为北京市“两城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产业提供更多的高端科技资源支撑。昌平区内高端科技要素和资源的潜能有望进一步释放。昌平区内文化创意企业将接受到更多的科技资源辐射,有利于科技与文化融合并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中关村北扩带来的空间机遇。在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的推动下,昌平与中心城区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昌平的城市特质正在日益明显,科技与文化将成为昌平趋于发展的主旋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还面临严峻挑战。环顾全市,对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竞争程度升级;审视自身,环境约束性强,遗产保护难度较大,亟需摸索研究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短期内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趋于紧张,土地资源有待进一步集约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有待提升。加快构建产业发展环境将是我区“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部署,围绕昌平打造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和国际科教新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要素投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昌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整体城市功能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