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自然辩证法概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b1393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a

别强调实践,科学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所论的人类重要实践内容之一。

一、科学实践的方法

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有科学观察、科学实验和科学仪器的运用。其中涉及观察、实验与理论的辩证关系,涉及科学研究主体、科学工具与研究对象,以及与研究环境的复杂关系。

(一)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有理性目标的感性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是对于自然状态下客体的感知过程,它不干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

科学观察有很多种类。 (二)科学实验 1. 科学实验

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科学实验中既有观察的内容与任务,也有介入自然对象的可控实践任务。它不仅提供观察资料,它为理论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导引。实验是科学介入世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2.科学实验的特性

科学实验可以纯化和简化观察对象;强化对象及其条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可以较为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被带入实验室的“自然对象”。

(三)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意义

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要注意机遇的作用。科学研究有许多意外发现。在科学研究中能够通过意外事件把握机会而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称为机遇。把握机遇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创造性能力。

(四)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认为观察是中性的,理论依赖观察,而观察不受理论制约。之后观察渗透着“理论”的观点曾经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一度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带来了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

新近发展起来的科学实验哲学提出,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以反对实验完全负载理论的极端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分,提出了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

(五)科学仪器的作用

科学仪器、工具和设备对于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科学实验时,科研之成败决定于探测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研制。马克思把使用什么劳动资料进行生产称为划分经济时代的指示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物质性工具的重视。科学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倍增器”、“指示剂”和“先行官”。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物质性的科学实践,其中科学仪器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西方科学哲学中开始出现了重视科学实践的倾向,推进了人们对于科学仪器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作用的认识,提升了科学仪器和工具

25

在科学认识论上的地位。这些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方法论的实践观点。

(六)科学实验室与人工自然

实验室不仅仅是科学家的研究空间。科学实验室的实践对于科学研究有如下作用:

1.建构特定的微观人工世界。科学家通过实验室,构建了一个特定的人工简单化“世界”,从而规避了现象本性所包含的巨量的复杂性。

2.隔离和突出研究对象。它把外部的任何可能的影响隔离开来,并且把建构现象中的若干要素突出出来。 3.操纵和介入。建构这样的一个在实践上被隔离开来的微观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以特定的方式操纵它。科学家有意地引入一个人工微观世界,让事件在实验室里运动。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不是袖手旁观者,而是行动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的科学研究方式不仅是“看”,更重要是“做”。

4.追踪微观世界。追踪实验涉及到从最初的建构到对整个实验进程实施的全程控制。通过追踪,实验室的微观世界的种种事件才能变成为可观察的现象。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技术活动方法是人类在技术发明等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方法的总和。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视技术活动及其意义。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中曾经大量和深入地研究了技术史和工艺过程。并且把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称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通过对于人类技术发明等活动的历史与现实的总结,形成了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技术活动方法论。

(一)技术思维及其特点

技术思维是工程师进行技术活动的思维。 与科学思维相比,技术思维的特点有:

1.科学思维更关注普遍性;技术思维更关注可行性; 2.科学思维更关注创造性;技术思维更关注价值性;

3.科学思维没有限制,可以任凭思维跳跃发展,技术思维是限制性思维,是在已经有了原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现有条件或改造条件从而实现它。

4.技术思维是联系性思维,它一方面要连通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要联系技术的实际,是两极思维,技术思维要求“顶天立地”。

(二)技术活动的方法

有多种多样的技术活动的方法,其主要核心是研究技术活动的不同阶段、过程和方面,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活动目标。

技术活动的方法主要包括: 1.技术构思方法

技术构思是指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对思维中考虑的设计对象进行结构、功能和工艺的构思。

技术构思方法包括经验方法和科学方法。技术构思的经验方法是在劳动者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以原有技术或产品为基础,渐进的改进技术的方法,包括模仿创新和技术改制两类。技术构思的科学方法是以科学知识和实践的理论成果为基础,主要有原理推演法、科学实验提升法、模型模拟法、移植法、回采法等。

2.技术发明方法

26

技术发明是创造人工自然物的方法。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在自然客体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出来的原本自然没有的人工创造物。

技术发明有许多种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发明创造的方法主要有TRIZ方法。这是俄罗斯发明家阿里特舒列尔等人通过对10万份专利研究归纳总结出1200多种技术措施,并提炼出40种基本措施,和53种较有成效的成对措施和成组措施的方法。

技术发明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其精髓仍然离不开辩证思维和生活实践,需要在不同方法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才能产生有效和优化的技术发明,建构与天然自然和谐的、合理的人工自然。

3.技术试验的方法

技术试验是在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中,对技术思想、技术设计、技术成果进行探索、考察、检验的实践活动。 技术试验与科学实验是科学技术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实践活动。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4.技术预测的方法

技术预测指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过去、现在状况,推测和判断该技术发展的趋势或未知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

技术预测的基本类型有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

技术预测遇到的科学和哲学问题有一些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事物的发展如若是混沌类型的,如何预测?技术的长期预测是否可能?技术预测与事物的演化方式是怎样的关系?

5.技术评估的方法

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系统、技术活动、技术环境,包括技术计划、项目、机构、人员、政策等可能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进行测算与评价的行为,是从总体上把握利害得失,将被评估的系列技术活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其活动的正面影响达到极大,从而引导技术活动朝着有利于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技术评估按照机构评估有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区分,按照时间进程有前期、中期和后期以及事后评估的区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有否创造性的作用? 5. 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2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总的概括和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改变了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新的社会形态;推动了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变革,引发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造就了经济转型;产生了技术异化现象,需要对异化的资本主义制度展开批判,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一)马克思科学技术社会功能观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

xliii

xlii

科学“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

也就是说,科学是生产力的“知识的形态”。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能

够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着整个人类物质生产的迅猛发展。

2.马克思提到:“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xliv

他意识到,作为强大精神力量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人类思想的解放,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变

革,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有力影响。“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3.作为人类最终走向自由的科学技术,能够作为解放的杠杆,增进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 改造人的生活, 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 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发生于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以现代科学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现代科学革命包括相对论革命、量子力学革命和分子生物学革命等。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海洋、空间、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革命。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信息科学技术、网络科学技术、基因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等得到迅猛发展和广泛的社会应用。

(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形态变革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与社会形态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生产力方面,从手工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

2.生产关系方面,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调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种社会阶层如寄生阶层、蓝领阶层、中产阶层等开始出现;科学技术的政治功能得到加强,专家治国、网络民主凸现出来。

3.生活方式方面,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活方式,走向工业时代商品经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新的特征。

xlvi

xlv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