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教材】统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306564b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8

寒食 十五夜望月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默写两首诗。

2.能够抓取诗中意象,手绘诗歌插图,赏析诗歌描绘的意境,理解诗歌表达作者的写作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两首诗。

2.难点:赏析两首诗,理解两首诗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4月份我们刚刚过完的清明节小长假,想想接下来能放小长假的节日有哪些?(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中哪个节日不能祝福亲朋好友节日快乐呢?如果你一定要表达放假的快乐并传达快乐,你可以说节日安康,平安健康是首要的。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古代诗歌三首中的后两首《寒食》和《十五夜望月》,这两首诗都与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关。

首先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起读。看看我们达成目标的过程是不是能像朗诵的这样自信。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能够熟练背诵默写两首诗。

②能够抓取诗中意象,手绘诗歌插图,赏析诗歌描绘的意境,理解诗歌表达作者的写作情感。

(三)新授《寒食》

首先我们结合目标学习第一首《寒食》,大家不要感觉目标太难,老师将目标进行分解,准备从读诗、论诗、画诗三个环节与大家一起学习,从而达成目标。

寒食 唐代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环节:读诗、论诗、画诗

1.读诗---读内容、读困惑。①齐读诗歌,初读《寒食》(读内容),分享你读出了诗歌中什么信息。比如说,我从“春城无处不飞花”,读出了春天的长安城落英缤纷的美好景色。

②再读《寒食》(读困惑),交流一下你的困惑有什么,也就是你没有读懂什么。

2.论诗---论诗句、论情感。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看出来的。作者借寒食讽刺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表达作者失望、愤慨、遗憾,律令不严,内外异法的感慨。

【补充作者介绍】--读诗识人

作者为什么关注宫廷内外的社会现象呢?通过诗歌识人,韩翃,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

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闲居皇帝身边10年,

当然他的笔触会触摸到朝廷的心脏了。同样我们通过诗歌识人的还有很多。如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中的“松下问童子”一个“松”字,我们可以看出贾岛和隐者均为高逸洒脱的生活情趣,因为在古代“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有一定的象征义。当然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一个“鹤”字也传达出刘禹锡的君子之风。

3.画诗---画意象、话诗情。抓取同一生命场下的意象写作,表达一个主题。画诗是深度学习的体现。

一个诗人笔下的意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内在的逻辑和深刻的寓意的。中国的诗、画不分家。一个画家做一幅画,上面会配诗作一首。我们现在是有诗了,让你做一副画,你会在画纸上留下什么呢?要求画风和谐还能表达一个鞭挞唐王朝律令不严的主题。(代表春天的小草或者燕子、花、柳树、夕阳、蜡烛、皇宫、炊烟等)太多了,布局都很困难。如果让你画4样,你会留下什么?(春花、柳树、夕阳、蜡烛)按照这四个词语,再背诵这首诗。

4.默写检测。回顾一下我们的目标,哪个目标达成了。现在还没有检测默写,每人默写一句。整首诗共2句,默写一句是一个逗号,一个句号。

5.默写反馈总结。“五侯”的“侯”字,“日暮”的“暮”字,“御柳斜”的“御”字出错较多。

(四)自主学习《十五夜望月》

同学们,我们刚才学《寒食》的步骤,先读诗,再论诗歌,然后是画诗,那么《十五夜望月》咱同学们按照这个步骤读诗、论诗、赏诗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请借助黑板的提示,小组长组织好学习过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教学环节:读诗、论诗、赏诗

1.读诗。读懂的分享,不懂交流质疑解决。 2.论诗。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3.赏诗。老师改动的诗歌与原诗比较,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附老师改动诗歌 十五夜望月

中庭树栖鸦,冷露湿桂花。月明人尽望,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根据第一首的学习思路,自学第二首。在读诗、论诗和赏诗中达到背诵古诗的目标。

小组交流学习所得、困惑。 (五)总结

1.总结学习诗歌的过程。

2.比较学习诗歌与学习散文的异同。 (六)布置作业: 1.默写两首诗歌。

2.积累中秋的诗,或者写月的诗句。 3.了解寒食禁火的故事。 (七)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