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课件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24622c6a1c7aa00b52acb46

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民间立场”,对古今中外文学遗产的兼容并包,对文学创作的全新探索等。

第六节 周扬的文学思想

周扬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文艺理论家、革命文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文艺政策的制定者。他的文学思想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在上海时期(1929-1937),周扬宣传的是在政治意识笼罩下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带有“左”倾机械论色彩。

从延安时期到“文革”结束(1938-1976),周扬成为党的文艺政策的阐释者。 新时期(1977-1989),周扬的理论探索走向颠峰,在几个方面对他以前的理论形成超越:应该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不应该作为僵化教条;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定位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异化”的问题。

第六章 8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主体论的诞生与本体论的重建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嬗变 第三节 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与渐进

第一节 主体论的诞生与本体论的重建

当新时期中国文学开始“重塑自我”时,首先关注的是重振久被遮蔽的“启蒙”主

题,寻求和“五四精神”的接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应时而起。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崛起,以颠覆“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拉开序幕,而“为文艺正名”论争是这一颠覆的具体表现。

文艺理论界冲破“唯阶级论”思想禁区,重提“人性”、“人道主义”等理论话题,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形态获得新生。朱光潜、钱谷融、戴后英等参与,刘再复提出他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出现了《人啊,人!》、《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一批反映人情、人性的作品。

新时期的文学批判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方法热”。第一次是对“科学方法”的引进,即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林兴宅的系统论研究方法引起广泛影响。

1987年后“科学方法”热逐步消退,“本体批评方法”热保持强盛势头。 80年代是建国以来文学思潮嬗变最为迅猛的一个阶段,文学回复到自身,文学格局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嬗变

“伤痕文学”以亲历者身份讲述“文革”重人民的灾难际遇,“反思文学”则将反思触角伸向五、六十年代,追述“文革”灾难的历史成因。但它们中蕴涵的理性精神实际上又常常溃退为传统的回归与延续。一是对“十七年”价值观念的简单认同,二是用传统的“忠奸对立模式”解说“文革”悲剧,三是“反思”中“主体”的逃逸,四是抒情中情感的“膨胀”。

“改革文学”中响起了昂扬乐观的旋律,作家们力图以自己对改革的理解和相像来参与改革进程,但乐观积极的乌托邦精神的欢歌最终无法掩饰这一时期文学存在的某种

肤浅或贫乏。

1985年“寻根文学”热潮的产生反映了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有现实动因,它借助“文化”,寻求对文学和现实的双重超越。

1986年起,新的报告文学潮流异军突起,1989年后回落。

第三节 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与渐进

一、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讨论卷土重来

一些外国文学研究者率先冲破现代主义文学的禁区,而戴厚英、徐迟、高行健等的著述引起更大反响。

二、文体实验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源头:以北岛等为代表的朦胧诗潮,以王蒙为代表的意识流小说,以高行健为代表的探索戏剧。

三、先锋小说是现代派创作的新阶段

真正在现代派文学的创作中取得长足进展的是以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它的出现宣告了哲学意义上的荒诞意识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诞生。

先锋小说有着文体意识的“觉醒”,叙述结构、视角等叙事策略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是中国小说写作史上一次革命。但先锋小说也有意无意疏离了本土语境。

第七章 多元共生的世纪交替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写作 第二节 体现有限良知的现实主义冲击波 第三节 以梦想抵抗“投降”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写作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中国,一个物欲泛滥的实用主义时代来临,文学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新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是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股西方文学思潮,后来逐步扩展到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形成蔚为壮观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不确定性和内在性是它的两个主要本质倾向。它不再具有超越性,而在琐屑环境中沉醉于形而下的愉悦中。

后现代主义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中国。自90年代开始,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作家不再抱有启蒙理想而心境由热转冷,怀疑宏大叙事,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的时机真正成熟了。

后现代主义在进入中国过程中,越来越被幻化为“怎么都行”,成为部分学者手中玩偶。批判性的缺乏成为其发展的死结。

兴盛于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体现出消解深度、非原则性、零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