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O路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 009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PPO路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 009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d9f7085acfa1c7ab00cc0a

宜 宾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东 区 市 政 工 程 黑 塔 路 道 路 工 程

保工程质量。

C、管节吊装,采用纤绳、缓慢就位,严防槽壁与管道相碰撞。 D、在挖方及填方交接处,管基浇筑时设臵沉降缝,安装管道接口采用柔性接头,以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管材的裂缝.

E、砌筑圆形检查井时,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偏心收口,每层收进不大于50mm。流槽与上下游管道底部顺接,管道内底高程的偏差应控制在+10 mm,轴线位臵的偏差控制在15 mm之内。

F、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与井壁平齐,当接入管径大于300mm时,砌砖圈加固。

G、排水工程用砼及砂浆均由市质监站中心实验室现场试配并确定最佳施工配合比,见证取样工作按质监站规定执行。 4、施工安全措施

A、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B、加强施工用电管理。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架空线必须设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脚手架上或随地拖拉。

C、进场施工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无安全帽者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D、安全员必须经常巡查基坑周围土壁情况,一有险情马上停止施工。 E、管网沟槽较深,施工中加强支护,并经常检查,确保支护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F、管网沟槽开挖,必须按技术规定放出一定的坡度,并在沟槽周围搭设木栏杆防护,对雨污水管口及时进行遮盖。 (三)路面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

32

宜 宾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东 区 市 政 工 程 黑 塔 路 道 路 工 程

车行道结构采用20cm厚级配砂砾石底基层;20cm厚6%水泥稳定砂砾石基层和22 cm厚抗弯折4.5Mpa混凝土面层。

车行道结构层工程量分别为:砂砾石底基层7494.30m2,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7494.30m2,水泥砼面层6878.30 m2。

1、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单位的施工经验,基层采用厂拌法施工,集中拌和基层集料,自卸车运输,振动压路机碾压;在拌和站采用自动计量拌合设备,集中拌和水泥混凝土,机动翻斗车运输;摊铺机摊铺,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磨光机摸光的施工方法。

基层施工:按照设计尺寸及要求,拟采用分幅、划分的施工方法,进行基层施工,小型摊铺机分两幅进行摊铺,按施工规范要求处理好横向、纵向接头,满足施工要求。基层两侧路肩土与底基层、基层填筑同时分层进行,先填筑两侧路肩土,再填筑基层,填土与基层做成相同的横坡,以利排水,然后同时碾压。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先施工挖方段,填方段经过一段雨季再安排施工,以保证达到足够的沉降;基层施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划板块立模施工面层,路面沿横向分两幅、纵向以100米为一个段施工。

2、施工方法及工艺 2.1路面基层施工 (1) 施工方法 ①试验路段

首先选用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路段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机械配臵、

施工组织设计

33

宜 宾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东 区 市 政 工 程 黑 塔 路 道 路 工 程

混合料配合比,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为施工提供依据。试验完毕经监理工程师认定后,方可展开底基层、基层施工。

②施工路段

恢复路基中线,按要求布桩,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及中心线处分别设标示桩,用红漆标出虚铺高度和设计(压实后)高程。测量过程中检查路基的路拱、平整度等指标,使其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备料、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 养 护 碾 压 两侧路肩 运 输 配合比选定 挂 标 绳 准备下承层 定 线 级配料拌和 摊 铺 调整机械 检 测 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组织设计

34

宜 宾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东 区 市 政 工 程 黑 塔 路 道 路 工 程

(2) 施工工艺 ①级配砂砾石底基层 准备下承层:

a、砂砾石底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密实,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具有设计规定合格的高程、宽度、横坡度、没有松铺现象、临时排水良好,承下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必须通过实验检查,并经有关质检部门验收合格。

b、完成的路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压实度必须符合标准要求,在低基层施工前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

c、土基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

d、按规范的规定逐个断面检查承下层标高。 施工放样

在路基上恢复中线桩,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设指标桩,标出砂砾石层边缘的松铺厚度和设计高程。

掺配集料

a、集料过干应事先洒水闷料,是集料中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最佳含水量1%左右)

b、将材料用装载机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施工组织设计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