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材全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完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材全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62653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d

从电子排布可以看出Na原子的 电子能力比较强,Cl原子的 电子能力比较强,但是两种离子的外层都达到了 结构,所以性质非常稳定。

这种带相反电荷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人们把这种 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象NaCl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 。

2.判断下列四句话的对错,并且说出理由

A. 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B.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分子 D.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3.写出Mg、C、Al、ClNe等的电子式

4.写出NaCl的电子式 ;K2S的电子式

5.用电子式表示:

CaCl2的形成过程 KF的形成过程 第八课时

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 。你能举例哪些物质是这样的化合物吗? ,通过观察,你可以发现,这样的化合物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一般说来,共价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是也有一些物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却是离子化合物,它是 。

2.请写出NH3、CO2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写出CO2 、H2O的形成过程

4.按照共用电子的偏向与否,我们可以将共价化合物分类,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的,比如类似X—X结构,这样的共价键我们可以成为 共价键,简称 ,举例 ;当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时,比如类似X—Y结构,我们称这样的共价键为 ,简称 ,举例 。

5.我们学习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变,只是有新的分子形成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分子被破坏的过程中,就有 被破坏,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中,就有 生成。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不单

3+

-、

1.原子间通过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 。象HCl这样以

是新物质新分子生成的过程,其中也包含了化学键的破坏与生成。

6.在干冰中,CO2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是 ,C和O原子之间的作用是 。干冰汽化的过程是 被破坏的过程,这是 变化。

7.请分析下列变化中是化学键或者分子作用力有怎样的变化?

A.碘升华 B.NO2被木炭吸收 C.HCl溶于水 D.NaCl溶解 E.NaCl 熔化 F.电解水 G.NH4Cl受热分解 H.用石墨制人造金刚石 I.天然气燃烧

8.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错误的进行分析并且改正。

A.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有分子间作用力 D.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含有氢键 E. 一种物质有了极性键就不可能有非极性键 F.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9.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生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两者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04全国)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CO2 B.N2O C.H2O D.CH4

11.在化合物YX2和ZX2中,已知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同周期,Y与Z同主族。Y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ZX2的化学式

(3)YX2的电子式 ,分子内的键是 (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九、本章典型课教学设计案例

《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

2. 了解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有关知识,能够依据有关数据和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递变规律。

3. 初步学会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和解释其原子结构特点和相关性质。 4.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重点:

1. 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 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 难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相关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完成表格,相互讨论 目标预测 发现电子层数增加,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变。 知道一个族的原子结构变化规律。 引入练习:完成第五页,碱金属原子结构的表格,从中找到什么变化规律? 请学生从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思考,K和Na哪种元素比较活泼? 让学生独自通过实验探究K、Na活泼性(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注意安全) 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是K比Na活泼,实验现象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讨论 各自有自己的选择 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阅读实验,小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发言金属活泼性的本质 了解Na、K哪个更加活泼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叙述实验操作锻炼学科语言表达能力。从原子结构上能够独立判断K的金属活泼性为什么比Na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碱金属族性质的相似性和规律性的本质。 引入问题,卤素是否也如同碱金属族有相同的性质变化规律?请同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引导学生从金属活泼性与非金属的活泼性本质是否相同进行思考 阅读课本,完成相关学案练习 能够独立从原子结构上判断金 分组探究,利用碱金属的分析方法同样对卤素的原子结构做出大胆预测。实验验证。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讨论、思考、分析非金属的活泼性本质,找出自己探究上的错误之处。 属族的性质变化规律。 独立完成实验,对实验结果与自己的预测结果可能不吻合。 学会对探究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能够进行反思。 知道非金属活泼性指的是得电子能力,即氧化性。 学会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 通过思考,基本掌握了如何从原子结构分析一个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知道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知道非金属也可以相互置换。 反馈课堂学习效果 指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碱金属与卤素表现出相反的活泼性变化规律 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上找出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变化相反的原因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 1.一个族的性质变化规律,能够从碱金属与卤素两个典型的族拓展到其他的族。能够从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来判断一个族的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 2.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 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十、本章教学资源链接

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1)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有力的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

统一规律的认识。

(2)在自然科学方面: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首先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都是重要工具。

(3)在生产中的某些应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这就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比如说农药的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寻找,催化剂的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特种合金材料的制取,矿物的寻找等等。

2. 元素周期表的重点在哪里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列成元素周期表,并留下一些空格,预示着这些元素的存在。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人们“按因索骥”找出了这些元素。

元素的种类到底是否有限?周期表是否有终点?

20世纪30—40年代,人们发现了92号元素,就有人提出92号是否是周期表的最后一种元素。然而从1937年起,人们用人工合成法在近50年时间又合成近20种元素,元素周期表的尾巴增长了。这时又有人预言,105号元素该是周期表的尽头了,其理由是核电荷越来越大,核内质子数也越来越大,质子间的排斥力将远远超过核子间作用力,导致它发生蜕变,然而不久,又陆续合成了106—109号元素。这些元素存在的时间很短,照此推算元素周期表是否到尽头了?

1969年起,理论物理学家从理论上探索“超重元素”存在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具有2,8,14,28,50,82,114,126,184等这些“幻数”的质子和中子,其原子核比较稳定,这大批元素,这样,第七周期32号元素将会憋填满,第八周期也将填满(按理论计算可,第八周期元素共50种,其中7种主族元素,1种惰性元素,10种过渡元素或副族元素,还有32种超锕系元素,列在元素周期表锕系元素的下方)。

然而理论的唯一检验标准是实践,能否不断合成新元素至今还是一个迷,科学家将上天(如到月球)入地(如海底)或反复在粒子加速器中进行实验,企图合成新元素,其结果将会如何可,人们正拭目以待。

更为有趣的是,有些科学家还提出元素周期表可以向负方向发展,这是由于科学上发现了正电子、负电子(反质子),在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由这些反质子和正电子以及中子组成的反原子呢?这种观点若有一朝被实践证实,元素周期表当然可以出现核电荷数为负数的反元素,向负向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3. 化学键理论发展简介

化学键理论应该回答原子怎么形成分子(或晶体),以及分子为什么可以稳定存在等问题。历史上曾出现各种理论,从贝采里乌斯的二元学说起,到热拉尔的类型论、凯库勒何布特列洛夫的结构理论、维尔纳的配位理论、路易斯等的电子理论等,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逐渐形成现代的化学键理论。

1812年,贝采里乌斯发表了二元学说。当时已知道水经电解后,氢气从负极析出,氧气从正极析出。他从电解现象中得到启发,认为每种化合物都是由电性相反的两部分组成。电解时,正的部分在负极析出,负的部分则在正极析出。它们靠正电性何负电性两部分以静电吸引结合而成稳定分子。二元学说较好地结实无机化合物,解释有机化合物则遇到了困难。

热拉尔完全抛弃了二元学说,提出类型论,他八化合物分为四类: (1)氢类型 (2)氯化氢类型 (3)氨类型 (4)水类型

这四个母体化合物种的氢被各种基团所取代,可得到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如 (1)乙烷 (2)氯代乙烷 (3)乙胺 (4)乙醇

类型论只能总结实验结果,使有机化合物初步系统化,但没有遇见性。

1857年,凯库勒提出碳是四价,并注意到碳的原子价布分正负,因而碳与碳原子可以结合形成链状。后来,凯库勒又提出在芳香族化合物里,碳具有环状结构,对于苯分子提出了凯库勒结构式,并指出原子间可以单键、双键和三键联结。凯库拉的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61年, 布特列洛夫提出了化学结构理论。他认为分子布是原子的简单堆积,而是原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化学结合;这样结合起来的每个原子之间又复杂的化学力相互作用。这种化学力的分配叫做物质的化学结构,或称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包含相邻原子间直接的相互作用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