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笔记要点(秦汉至魏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古代文学史笔记要点(秦汉至魏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511f8ba0116c175f0e4894

此赋以愤激的感情、灵活的体制、犀利的语言,淋漓尽致的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抨击了宦官、豪强、群小把持政权的局面,刺疾之中蕴涵着忧虑。它对时政揭批的深度与力度都是空前的,犹如一篇宣战的檄文。 祢衡与《鹦鹉赋》

祢衡,东汉末年人,生于汉末军阀混战的年代。他性格刚傲,不畏强暴,好侮慢权贵,后被贵族所杀,年仅二十六岁。

全赋以鹦鹉作比,抒发才志之士生于乱世屡遭迫害的感悟,以及心中的悲哀、痛苦。 【本章思考题】

1、简述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

2、简述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3、汉赋四大家 4、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谈谈大赋内容和体制形式特点。 5、汉代的大赋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有何局限局限? 6、简述抒情小赋的特征。

7、简述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的疾苦极为关注与同情。 【精读作品篇目】

贾谊的《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片断(吴客分析楚太子病原、观涛) 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 【阅读作品篇目】

贾谊的《鵩鸟赋》 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长门赋》 东方朔《答客难》 扬雄《长杨赋》

班固《两都赋并序》 张衡《二京赋》片断

第三章 两汉乐府诗 参考书

1、罗根泽 《乐府文学史》 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余冠英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3、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4、郭茂倩 《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精读作品篇目】 《陌上桑》、《上邪》、《东门行》、《战城南》、《孔雀东南飞》、《妇病行》 【阅读作品篇目】 《孤儿行》、《有所思》、《江南》、《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白头吟》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的概念及演变

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汉乐府诗的收集与保存

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 “鼓吹曲辞”、“相和歌辞”、 “杂歌谣辞”中 。 第二节 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辛 《妇病行》《平陵东》《孤儿行》《东门行》《艳歌行》《陌上桑》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平陵东》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孤儿行》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有蒺藜;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二、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和痛苦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古歌》《悲歌》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三、反映男女爱情和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 《有所思》《上邪》《上山采蘼芜》《怨歌行》《孔雀东南飞》《白头吟》《江南》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也。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悲哀 《薤露行》《蒿里行》《日出入》

《薤露行》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五、讽刺政治黑暗、揭露权贵势要的骄奢、荒淫 《相逢行》 《鸡鸣》 《长安有狭邪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相逢行》)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 (《鸡鸣》)

“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长安有狭邪行》) 六、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

《枯鱼过河泣》 《乌生》 《豫章行》 《雉子班》 《枯鱼过河泣》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陌上桑》讲解

最早见于沈约《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此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又收入,题为《陌上桑》。 《陌上桑》的艺术成就

塑造了一位美丽、机智敢于戏谑权贵的采桑女子的形象 。 采用了对话、虚构夸张和铺排渲染等手法塑造形象。

《孔雀东南飞》讲解

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长诗之圣”(王世贞《艺苑卮言》)、“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沈德潜《古诗源》)最早见于徐陵的《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 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 。

二、运用个性化对话、富有特色的动作描写、环境、景物的铺排渲染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三、精化叙事的材料。

第三节 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二)注重叙事

注意取材的角度;善于选取具有戏剧性的突发事件;注意详略得当。 (三)长于写人

(四)语言朴实自然、言近旨远 (五)形式自由多样 (六)浪漫色彩

“汉乐府歌谣,采摭(zhí)闾阎,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 ——(胡应麟《诗薮》)

第四节 汉乐府诗的地位和影响 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二、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三、叙事技巧对后人影响

四、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借古题写时事”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本章思考题】

1、乐府民歌按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代表作品? 2、乐府民歌与《诗经》相比,在艺术上有何新发展? 3、何谓“乐府”?乐府机构采诗的目的是什么? 4、请结合作品分析,谈谈乐府民歌的叙事技巧。 参考书

1、 赵敏俐 《汉代诗歌史论》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余冠英 《汉魏六朝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 中华书局1955年版

4、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精读作品篇目】

“行行重行行” “迢迢牵牛星” “明月何皎皎” 【阅读作品篇目】

项羽《垓下歌》 刘邦《大风歌》 刘彻《秋风辞》 张衡《四愁诗》 “涉江采芙蓉” “庭中有奇树”、 “客从远方来” “驱车上东门”、“冉冉孤生竹”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

一、五言民间歌谣与乐府民歌是五言诗的初期形式,文人五言诗在其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 二、五言民间歌谣,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就已萌芽。《诗经》中的《行露》、《北山》;《孺子歌》、《长城歌》 ——“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巅。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三、武帝以后,五言民间歌谣被采入乐府,成为乐府歌辞。 四、五言歌谣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四言诗所不具备的优点

“(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钟嵘《诗品》) 五、西汉时期的文人诗创作主要继承《诗经》的四言体和骚体。 四言诗较有名的有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等。骚体有项羽的《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辞》。

六、西汉前、中期,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文人诗。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女。” (《戚夫人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

相传西汉有完整的文人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等9首诗歌 ) 苏李诗 班婕妤的《怨歌行》 卓文君 的《白头吟》 文人真正进行五言诗创作始于东汉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张衡《同声歌》、郦炎《见志诗》、秦嘉《赠妇诗》、赵壹《刺世疾邪诗》、蔡邕《翠鸟》 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完全进入了成熟时期。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名称、作者与时代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 题为“古诗”。 大约产生于东汉桓、灵之际

作者为东汉时期的一些中下层失意文人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游子思乡和思妇闺怨;求官不遂、伤时失志的苦闷和感伤 (一)游子思乡和少妇闺怨 1、游子的思乡情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 2、思妇闺怨 ①珍惜婚姻

“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于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