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析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场所精神-析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1043f9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8

用功能和使用性质,由居住用途转变为商业用 途,充分挖掘街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可 能衍生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商业价值; 对居民进行拆迁,全部实行异地安置,将房屋 腾空,按规划设计进行更新改造;通过保留建 筑外观和外部环境,以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对 建筑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整,增设绿地、小 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对街区交通环境空间进 行树立,将其改建成富有人情味、现代与历史 有机融合的不行商业娱乐街。

新天地的运作有以下特点:

⑴精心的修复对重点地段的建筑风貌进 行了细致的修复。例如,石库门建筑的清水砖 墙,是这种建筑的特色之一,为了强调历史感, 保留原有的砖瓦作为建材。

⑵现代化的设施在老房子内加装各种设 施,包括地底光线电缆和空调系统,确保房屋 的功能更完善和可靠,同时保存了原有的建筑 特色,正好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 ⑶新天地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公共交往空间 相结合并取得了成功,改善了社区的环境景观, 使新天地成为了市民的宠儿,聚集了大量的人 18.上海新天地

气,为新天地改造项目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创造了巨大价值。“修旧如旧”的公共空间将新天地变成了一座上海百年建筑展,成为了上海的新的文化中心和上海的城市名片。

但新天地建成后,在建筑界和文化界同样也遭到了很大的争议:

⑴新天地的改造只是套用了上海弄堂的形式,新天地的设计目的只是房产开发,是个纯粹的商业规划和炒作。

⑵新天地在保护建筑的同时却未能保持上海弄堂的生活方式。典型的弄堂是居民本位的,原生态的石库门是看民间的风情,味道沉浸在久远的年代里。相比之下,新天地的出现,已然过于雕琢,过于奢华和商业化。

由于商业功能的需要,石库门建筑从空间组织上被做了较大改动。传统石库门建筑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做门框,形成一圈近乎封闭外立面。而今为了满足商业需要,建筑商开辟了大量门窗。商业的开发,也抹去了石库门原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中西合璧的石库门里弄本是代表上海近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建筑,可是经完全商业化改造后,满眼的纸醉金迷,充斥着不同种族和国家的各色文化,成为中国地方特色“躯壳”下包含着混合文化的异质体。如今只有走进石库门“屋里厢”展示馆,仅靠说词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典型的近代上海居住场所——石库门里弄。

图片来源:图1—17来自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图18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挪威]诺伯格?舒尔茨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祌——迈向建筑现象学.武汉华中 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7

2、郑晓山.场所精神的保存与延续一一历史街区场所设计程序研究[西南交通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04-01

3、刘踪晓,林瑶.“场所精神”的延续——析历史建筑空间的再生[J].中外建筑,2003

4、阮仪三.选名街,重保护,反造假,保原真.北京:中国文化报,2011-06-29 5、陈惠平.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10-25

6、叶季如.上海新天地建筑与环境设计探析.中外建筑,2005-02-20

7、姚萍,赵晔.基于上海新天地对历史遗产保护利用问题的思考.辽东学院院报,200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