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政府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延庆县政府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74140b763231126edb11b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8日在延庆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延庆县代县长 李先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延庆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并对《延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说明,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协的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

2010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6亿元,同比增长10%;全县财政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42.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同比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0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1540元,同比增长10.2%。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产业品牌,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取得新进展。成功注册并积极培育“延庆·有机农业”品牌,新增有机农产品认证8832亩,累计达到5万亩,有机农业占全县农业产值的比例达到15%,品牌效益稳步提升。新增以果品为主的设施农业2248亩,总面积达到1.3万亩。规模化养殖小区达到205个,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富隆、金果园老农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10482人次,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称号。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薯业高峰论坛”,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区域中心正式落户延庆,成功获得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的举办权。

(二)工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完成工业产值52.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工业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91%。新能源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完成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23.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6.5%。中材科技三期如期建成;新能源孵化器完成一期结构封顶,京仪绿能150兆瓦太阳能逆变器及光伏并网系统集成等项目开工建设;华宇集团高聚光光伏、浩华实业夜视仪产业化、中航长力锌空气电池等一批项目落户延庆;国电龙源、国电华北等电站项目及生态智能发配用一体化等智能电网项目稳步推进。服装、食品等都市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雪莲时尚、金果园老农等企业效益不断提升。推进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东部山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延庆经济开发区向中小企业总部和研发创新基地方向转型发展。出台工业项目准入标准和评估办法。完善帮扶企业长效机制,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筑业预计完成产值41.8亿元,同比增长9%。

(三)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积极引进开发高端旅游休闲产品,成功举办首届长城探戈坞森林音乐节、首届北京自行车骑游大会、首届中国汽车直线公开赛(北京站)和第二届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等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旅游休闲产品不断丰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辉煌国际度假酒店主体完工,百里山水画廊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正式运行,旅游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预计接待游人14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0%。北京·妫河建筑创意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八达岭长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组建县城中心商业区管委会,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县城中心区及其周边环境和经营秩序得到有效改善。积极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有效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永宁、张山营、四海、大庄科集期市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商业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成立北京农投庆融小额贷款公司,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基础性工作,出台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制定防范招商引资风险的“对等约束”协议,确保“招好商、选好资”。以折子工程的形式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负责制和各部门联动的协调服务机制,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各级领导亲自带队招商,积极与企业沟通接洽,招商引资氛围日益浓厚。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论坛、北京市各省商会联谊推介会、北京青商会延庆行等推介活动。围绕高端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都市农业、新能源产业等符合延庆功能定位的领域,全年累计签约重大、重点项目3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284.5亿元。

二、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52件为群众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面落实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新增城镇就业67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5%以内。建立“零就业家庭”、纯农就业家庭长效帮扶机制,促进6139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76人,开发社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岗位3090个,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69人,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称号。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建立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衔接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以上。积极落实各项医保惠民政策,启动公费医疗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县2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全面落实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等“九养政策”和11项老年人优待办法,8793人享受政府补贴,2.62万人持有老年人优待卡。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05户。253套保障性住房正式开工,廉租房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大附中延庆分校和32所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245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就近入学,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群众对教育满意度全市名列前茅。学习型先进县创建通过评估验收,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常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建立社区医院与二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群众就医更加方便。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96.2%,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精心营造生态环境,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精心打造园林景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道路绿化等9项绿化美化工程,新增造林1.8万亩,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72.5%。高标准建设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新城景观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65平方公里,县城再生水厂投入使用,西湖水体循环工程有效运行,西湖和三里河清淤工程全面完成,河湖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

处理试点工作,小张家口粪便消纳站、永宁渗滤液处理站投入运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3%。

(二)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在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重达到20%,被评为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农村县级示范。严格落实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任务,全年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82.7%,继续保持全市一流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发了“车辆信息管理系统”,黄标车淘汰率位居全市第一。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完成住宅节能改造15万平米,发放节能灯73万只,电动出租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四、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坚持统筹规划、建管并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持续打造生态宜居宜业新城。

(一)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0年共确定重点工程117项,76项计划开复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有26项已如期竣工。滦赤路、千小路一期、医孟路、王泉营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延琉路、西铁路、八达岭过境线、110辅线应急线稳步推进,城乡路网结构趋于合理,交通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10座换热站和1.4万米供暖管线改建任务,供暖质量有效提升。启动新兴、恒安小区配电设施改造工程,康安、湖南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如期完成。完成东关地块、三里河—自由街旧村改造项目土地一级开发,兴运嘉园等住宅项目顺利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3G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城乡环境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成立了城乡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进一步理顺了环境建设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统筹城乡的环境管理工作格局。深入开展“环境百日综合整治”活动,加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整治,加大垃圾渣土专项治理力度。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有效提高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自觉性。建立“属地管理、三级预警、联合执法”的违法建设查处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拆除违法建设4万平米。完善县城中心商业区交通设施,新建王泉营大货车停车场,乱停乱行得到有效治理。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化管理,保障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

五、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农村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