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高频考点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届九年级语文高频考点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00b9ea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b

命题的人文性。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处处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意识,尊重考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5)现代文阅读答题辅导 答题要抓住文体特点,理清概念。 ●叙述类

①一般记叙文阅读。要学生学会解答这类文体的试题,得先帮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②散文的阅读。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阅读时注意有耐心,从关键词、句子获得启发。

③小说的阅读。除了2012年安徽卷,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④叙述类阅读考题预测——

其一,选文视野更开阔,文化内涵更丰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人生等领域,对名家的作品比较青睐。

其二,注重对阅读材料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方面的考查。

其三,强调个性化阅读,要求考生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设题上注重扎实的语言基础,全面的阅读素养,减少大而无当、完全没有限制的开放性试题。

⑤叙述类考点常见表现形式及解题技巧:

a.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 b.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 ) c.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

d.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E)

e.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

f.表述记叙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B) g.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

h.要求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对文学作品中

9

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E)

i.表述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C) j.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E) 考纲第11条:知道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教师应明确并让学生知道:

详写的内容一般是直接表现中心思想,略写的内容或是从正面起补充充实文章内容的作用,或是从反面、侧面起对比、烘托作用,间接地为中心服务。

考纲第14条: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师应明确并让学生知道: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文白夹杂幽默或关键词语的表达含义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的什么感受、启迪、教育……(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尤其是记叙文还要紧扣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说明文紧扣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等。议论文要扣住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特色)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发表议论、阐述作者主张和看法的文章,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理性。

阅读议论文,要教会学生把握它的论点、论据、论证和论证的方法、运用论据论证的作用、结构、语言等。

议论文考点常见表现形式及解题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10

7.根据文意,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文言文阅读

从近三年中考语文课改卷古诗文阅读题来看,主要表现在从过去的单纯重视语言到语言与内容的理解考查并重,即除了语言的考查外,还涉及了理解概括、鉴赏评价等方面内容。

如:08年《送东阳马生序》语言与内容分值各占了7分和8分;09年比较阅读在语言方面稍有所侧重,而且有从过去的只考16篇文言文向古诗欣赏延伸的可能。

2011年文言文部分考查的是课内文章《马说》。设计了四个类型的题目:字词解释、语句翻译、内容概括和领悟理解。15分的题目,解词和翻译就占了9分。四道题,其实就是《考纲》中对阅读提出的18条要求中的最后四条的具体体现。

自2005年以来,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成了安徽中考的一个重要命题形式。比较阅读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更大,不仅能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文掌握情况,同时还能考查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

2017年,文言文考查采用的形式是课内外对比阅读,这可以说是今年试卷变动较大之处,近十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都是课内文言文的单篇考查或对比考查,只在2006年出现过《孔子语录》中课内和课外语录的对比阅读。

今年所用课外文言文选自《论语?子罕》,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在于选文是《陋室铭》中原句“孔子云:何陋之有?”的出处,教材的课下注释对篇目也有所提及;“陌生”在于选句未

11

学过,需要调动自己的文言文知识储备来翻译相关字、句,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选文一问一答,二十余字,浅显易懂,虽是课外篇目,学生应该能够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这一变化,也将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机械性识记层面,而是将自己所学文言文知识融会贯通,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能力,这样也能更好地与高中的语文学习相接轨,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考纲》中阅读部分对文言文提出的内容和要求——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句子。 17.解说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18.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017年《中考纲要》文言文变动:《记承天寺夜游》《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三峡》、《小石潭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依旧不列入考试范围。

1.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语;

2.对句子的考查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多在注释中,应要求学生背记这些重要的注释);

3.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内容理解至思想感情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

切记:不要纠缠于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最后,谈谈文言文命题的题型。

(1)解释实词的含义。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2)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