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2019-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经典)2019-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增分优选练:17道题仿真练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ceea0c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d

经典教育资源

17道题仿真练(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中央集权制确立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土地可以私有并且可以自由买卖的现象。在奴隶社会井田制是宗法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我们可得出政治上的“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的结论。故答案选D。

2.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社会,一是血缘差序,即按照血缘远近决定亲疏程度的社会法则;二是等级差序,即社会地位的高低阶梯。带来这种差序格局的根源在于( ) A.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B.农村聚族而居相对封闭的分布特点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传统中国社会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 答案 D

解析 根源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考虑。受自然经济影响,血缘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与标准,但宗法制度并非是这种差序的根源,故A项错误;工业化以前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村社会相对封闭保守,但并非产生差序格局的根源,故B项错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君主专制统治使得社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但并非这种差序的根源,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农村的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3.白寿彝《中国通史》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尤盛,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本质上说明了( ) A.坊市制度犹存 C.城市经济繁荣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都城里夜市与日间无异,并卖些奇巧器皿,可知城市经济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与政治无关,并不能看出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

4.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经典教育资源(一)

B.开始实行分封制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B.市民生活富足 D.社会政治清明

皇帝与大臣的关系 经典教育资源 唐 宋 明 A.三省制具分权制衡特点 B.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 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 答案 B

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 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以联合公布的方式颁行,宫内直接发出的指示被认为是“灭裂纲纪” 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 解析 根据题干,在唐朝“皇帝的最终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在宋朝“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以联合公布的方式颁行,宫内直接发出的指示被认为是‘灭裂纲纪’”,说明在唐宋时期政府机构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到了明朝“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说明了皇帝对政府的控制空前加强,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

5.下图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某地城乡人口统计图(单位:万人)。据此可知当地( )

A.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C.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 C

解析 统计图显示了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均在持续的增加,也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经济是持续发展的,C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农村自然经济解体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口是在增长但不能显示出增速全国领先,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城镇人口是在增长但不能说是基本实现了城镇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6.20世纪初有人说:“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据此,作者主张(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托古改制维新变法 答案 D

解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吸纳西方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的思想,并不是维新变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说明时人认为中西文化有相通相似之处,故D项正确。

7.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和驻印军会师芒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开展

经典教育资源(一)

B.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D.基本实现了城镇化

B.积极吸纳西方文化 D.中西文化相通相似

经典教育资源

滇西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毙伤日军25 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这一战役( ) A.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D.振奋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精神 答案 B

解析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与美、英军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成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故答案为B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1942年成立,排除A项;中国远征军是国民政府的军队,不能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一战役的影响,排除。

8.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 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 答案 A

解析 “一边倒”具有很强偏向性即建立外交关系偏向于社会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故C项错误;“一边倒”从国际格局上来看主要应对两大阵营冷战的挑战,而非地缘政治因素,故D项错误。

9.“在2至3世纪之交,罗马先后出现五大著名法学家……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法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这表明( ) A.古罗马缺乏严密的司法程序 B.罗马法由成文法和习惯法两部分构成 C.古罗马法学家享有一定特权 D.法学家的研究推动了罗马法发展完善 答案 D

解析 古罗马具有严密的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学家有特权,故C项错误;“凡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法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可见法学家的研究推动了罗马法发展完善,故D项正确。

10.近现代西方的经济政策和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混合经济的重大变革。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 A.实质是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 B.实质是生产方式变化的表现 C.实质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经典教育资源(一)

经典教育资源

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近现代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其实质是随着生产力的持续进步,生产关系不断进行变革,生产技术的进步只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故A项错误;生产方式变化只是生产关系的变化的一个方面,其表述并不完全体现其实质,故B项错误;近代资本主义大生产中,工厂一直是其生产组织的主要形式,故C项错误;近现代西方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其实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的产物,逐渐合理并不断积极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故D项正确。

11.“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趋衰落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答案 A

解析 此题的时间为文艺复兴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罗马天主教会势力衰落是在宗教改革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是在17、18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人们追求理性、民主、自由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2.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平衡发展,故本题选择B项。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

经典教育资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