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f36707c524de518974b7d8f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语文园地一》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四年级语文教师

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安排 3课时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学习目标 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重点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准备 基本环节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展示自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 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学生完成习作,教师指导写作顺序 2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 课堂反思 学生展示习作,全班同学共同修改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科目: 语文 年级 班 执教人: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5 古诗两首 课时安排 1课时 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3

难点 课前准备 基本环节 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自教学意图 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己收集的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明确目标 景名胜 目标导学 展示学习目标 莫、腊、浑、疑。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古诗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出示自学要求 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小组互查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互教 受到了什么? 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 3、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