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4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fbd34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07

【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从种群的概念中可以分析一个种群的构成必须有一定的时空限制并且是同一个物种的所有生物个体。A项中“不同地域”不符合种群的构成要素;B项提到的草本植物不只是一个物种,因此构成的不止一个种群;C项中“动植物”不是同一物种,故不能称为“种群”。D项是种群的一个正确判断方法,符合题意。

【答案】 D

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解析】 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密度大小,A错误;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B错误;性比率的改变会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C错误;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D正确。

【答案】 D 3.

如图是种群各特征之间关系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C为性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D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

【解析】 读图知D为年龄结构,而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由此判断C项叙述错误。

【答案】 C

种 群 密 度 调 查 方 法 —— 标 志 重 捕 法

1.原理

标记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与重捕个体数中标记数所占重捕数的比例相同。 2.过程

[合作探讨]

探讨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什么?

提示: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探讨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调查结果是偏高/偏低/不变?为什么?

提示:偏高。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天敌捕食,则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调查的结果会偏高。

[归纳拓展]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注意事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不影响动物的寿命和行为。 (2)标志物不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3)调查期中,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

(4)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重新捕获的概率相等。

(5)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导学号:24890031】

2

A.50只 C.92只

B.42只 D.160只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由题意可以得出: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42)/13=161.5只。

【答案】 D

2.(2016·全国甲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 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 【答案】C

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

【导学号:24890032】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 C.一个农场中的全部植物 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动物

【解析】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群落,A错误;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一个农场中的全部植物由许多植物种群组成,C错误;一个湖泊中的全部动物由多个动物种群组成,D错误。

【答案】 B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100%=20%,故A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故B项正确。若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故C项错误。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大小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浙江高考)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且蝉在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因此蝉在夏季时,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

【答案】 A

4.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逐年观察。如图所示为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并根据曲线提出了保护措施。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

B.种群Ⅰ为1岁以后的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的各年龄期 C.种群Ⅰ和种群Ⅱ都应为7~10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