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ec10072a21614791611285a

一、填空(5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2、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3、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 ( 4 )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 (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保证每周(三至四)次教学活动,周课时总时间不少于(80~90)分钟。

5、英语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6、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7、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级目标

第三部分 分级标准 一、语言技能 二、语言知识

三、情感态度 四、学习策略 五、文化意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童议

附 录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附录2 语法项目表 附录3 词汇表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 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义务 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

在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 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 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 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义 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

英语课程掌握 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 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晦文化意 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刨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 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学 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培 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义 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 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 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是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