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e417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2

推进基于CGCS2000坐标系的应用,完成苏州市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工作,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测绘基准服务。

(二)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落实地理信息实时获取、快速处理、应急保障、高效生产、安全保密和网络服务等装备建设,建立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专题数据库和应急监测平台,提高全省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测绘专业装备水平,配置野外数据采集装备、水下地形测绘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处理和测绘外业工作车辆等装备。

升级改造测绘生产网络环境、资源和数据传输专业通信链路,形成基础测绘数据处理中心。

建立市级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应急指挥、应急测绘基准服务等应急测绘服务体系,形成军民联合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全面提高测绘地理信息预防和应对地震、台风、地质灾害、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基础地理信息完善与更新工程

持续整合、完善、更新全市多尺度、多分辨率基础地理信息,拓展基础测绘产品与地理信息覆盖范围,丰富基础地理数据内容,完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

综合利用卫星测绘、航空摄影测量、低空和无人机遥感、地面全站仪测绘和激光扫描仪、地下水下探测等技术,立体采集和更新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在制作DLG(数字线划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图)等传统测绘产品的基础上,生成DMI(可量测实景影像)、街景地图等新型测绘产品。获取我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线和水下地形测绘数据,逐步开展室内测绘与室内三维建模工作,推进地下、室内测绘地理信息采集。丰富地理信息资源,形成涵盖多维度、多比例尺、地上下、室内外的地理信息数据加。

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更新和维护,大比例尺地形图常态化定期更新,更新周期主建成区为0.5年,建成区和规划区为1年,其他地区为2年;重大工程和应急测绘实时更新,保证地理信息现势性;其他专题地理信息按需更新。探索和建立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志愿者地理信息、传感网实时监测数据的更新模式。研究省、市、县(市)多比例尺地理信息联动更新技术,构建高效可靠的基础地

理信息更新体系。

建立苏州市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涵盖基础测绘历史成果、现势成果、遥感影像等信息,开展测绘历史档案和历史性基础地理数据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建立数字栅格图数据库和测绘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城市历史地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等提供支持。

(四)“全景苏州”三维地理场景建设工程

利用全景三维技术,构建三维地理场景,建成苏州市多尺度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景苏州”,为智慧苏州、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提供立体化的基础地理数据支撑。

综合利用倾斜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机载和地面LiDAR等技术手段,构建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300km2的三维地理场景模型。完成全市路网、城市主要干道、主要河道等目标的车载激光点云数据和360度全景影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场景构建。

集成三维地理场景、三维模型及可量测街景数据成果,融合矢量数据、影像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等,建成城市三维地理场景,搭建软硬件环境,构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政务网与互联网提供全省多尺度三维地理场景服务。

(五)地理国情常态监测与综合服务工程

推进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化、规范化、常态化,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与经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地理国情变化监测,完善多尺度地理国情综合数据库,推进地理国情成果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应用。

按照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统一部署,实现地理国情数据成果年度更新与维护,按年度更新全省地理国情要素及地表覆盖数据。基于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融合部门专题数据,建成省市县三级地理国情综合数据库。

开展重要地理国情专题监测,围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优化开发、生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发展格局、地面沉降、主体功能区、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管廊等实施专题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服务。

聚焦我市发展重点热点,开展地理国情统计分析,充分挖掘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联合相关部门编制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和图册,发布年度地理市情白皮书和蓝皮书,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六)智慧苏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整合全市时空信息资源,构建智慧苏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加强共享交换能力建设。

构建智慧苏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整合全市基础地理时空数据成果、政务专题地理信息数据以及互联网、物联网开放数据,构建以矢量地图、遥感影像、地名地址、地理实体、地下空间设施、物联网节点及其历史数据等为主要内容,集成全景三维场景的苏州市时空信息基础数据集。

建设具备云端存储、可视化表达、高性能计算和服务的高并发访问的智慧苏州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全市时空数据资源按需调用、数据动态分析处理、云端制图表达、时空信息挖掘与决策支持等服务。以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依托,建立全市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目录,汇集全市自然资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政务地理信息,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处理和集成整合,形成标准统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理空间信息及其相关数据库群。

加快“智慧园区”建设与推广。依托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的已有成果,加强整合提升,建成“智慧园区”,并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成果在苏州市其他园区和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七) “天地图?苏州”维护与多用途地图编制工程

提升“天地图?苏州”政务版和公众版的服务能力。做好“天地图?苏州”与国家、省、市县节点一体化建设工作,实现多级节点的统一监控以及突发事件的多级响应。升级“天地图?苏州”软硬件基础设施,新增网络、存储、服务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实施“天地图+”行动计划,提高在线服务能力,扩充完善在线服务功能。开发基于“天地图?苏州”的移动终端导航系统,开展适于多屏合一的。基于“天地图?苏州”建设公益性地理信息系列专题网站。

加快多品种地图产品研究与编制,利用基础测绘成果,编制苏州市地图及地图集,更新编制出版苏州市政务专题图、政区图、综合地图集、国情监测地图集、系列导航交通图、影像地图集、两会地图、领导用图等系列地图,更新维护苏州市(电子)地图集,编制城市历史地图等,统一提供和应用一张图,提供便捷、适用和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满足政府、社会、公众对地图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八)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服务与产业推进工程

建立支持苏州市“多规合一”的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时空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制作提供多种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汇总整合及分析各类规划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空间化处理,格式转换、规划要素合并等处理,统一各类数据文件,形成标准一致的整合成果。

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以及社会化地理空间信息等成果,建立包括多尺度、多时相、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地名地址、地理实体、三维模型、地下空间设施等信息的“大数据”。升级改造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下管线数据库等,实现不同尺度和不同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融合统一。开展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应用。采用省、市、区和部门间多级多方数据协同和信息更新的机制,共建共享地理信息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实现数据资源的广泛增值应用。

注意发挥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个人在共享地理信息基础上的增值产品和服务开发,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五、保障措施

(一)法律法规与组织管理保障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江苏省测绘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基础测绘工作。结合苏州市基础测绘工作特点制订《苏州市基础测绘条例》和《苏州市测绘管理条例》,组织建立高效、合理、科学的基础测绘组织、实施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测绘成果保密、成果汇交、监理质检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地方测绘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推行测绘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主体合法、职能落实、事权清晰、监管有力、运转协调、执法公正、服务高效。

建立公众参与基础测绘制度。建立市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实施计划、测绘任务、任务进度的网上发布和反馈制度。实施网上监督,畅通网上调查、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等渠道,让公众了解测绘、参与测绘、监督测绘。

充分发挥苏州市国土资源局测绘管理处作为市政府测绘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测绘行政管理机构,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合理界定市和区测绘管理与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专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