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d41092bed630b1c59eeb5b5

课题: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学科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认识《森林防火条例》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透镜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二)进行新课教学

1.[探究]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们在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概括)

(1)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 (3)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 (4)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5)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通过大家的观察、讨论和概括,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提问: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

(远视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片是凹透镜。)

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图中甲是凸透镜。乙图是凹透镜。)

再看(课本图3.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演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同学们现在从透镜盒中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有亮点)

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

(1)亮点是光会聚的。

(2)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

(3)用凹透镜无论如何移动,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 (4)凹透镜不能使太阳光会聚。

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同的作用。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为了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

做法一: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再换凹透镜重做,将怎么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做法二: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做法三: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3.焦点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看课本图3.1-4,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

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展示玻璃透镜,介绍冰透镜和水透镜,并提出问题:

(1)进入森林,除不准带火种外,现在看来,还有哪些物品要引起重视? (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等物品放置、保管时要注意什么? (3)在寒冷的冰山上,你有没有办法用冰取得火种?

渗透《森林防火条例》 :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告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

第二十九条:森林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 (四)布置作业

P62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 (五)板书设计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1.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六)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机构特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优点: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缺点:实验可视度较小,需要进行改进。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课题: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学科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法制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认识《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眼睛的资料。

(二)新课教学 1.眼睛

[投影课本图3.4—1]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1)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2)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3)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4)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请用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