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第十八愿讲话》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慧净法师:《第十八愿讲话》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b2217b10a6f524ccbf85b9

线,稍稍有一个条件,那就不能算大慈大悲了。能够使这个人依佛法来解脱,却不能够使那个人也依佛法来解脱,这种法就不能称为“拔苦与乐”的法。必须是无论圣人、凡夫,出家、在家,甚至善人、恶人,都能够得到救度的,才能称为“拔苦与乐”。有所不能“拔苦与乐”的话,这个法就不称为大慈大悲的法。 以整个佛教的八个宗派来讲,不论北传、南传或者是藏传,能彻底地、绝对地被称为是“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法门,就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

第三节 净土宗传承根本

唯有第十八愿,才是净土宗的根本传承。净土宗祖师们所依据、所弘传、所开展的,就是第十八愿。 一、龙树菩萨释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道

譬如说,被尊为八宗共祖的龙树菩萨,他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当中,把佛法无量门归纳为两种法门,也就是两种道路,即是“易行道”及“难行道”。

什么叫易行道?易行道之“以信方便,易行疾至” 即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因而容易实践、快速到达佛的境界。这就是易行道的内涵。 本愿称名

这个内涵在经典上有什么依据?根据哪一部经、哪一句佛语佛说?龙树菩萨举出三世佛、十方佛,到最后归结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上。

龙树菩萨《易行品》“本愿取意文”: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龙树菩萨不以其他法门、其他经典、其他的佛说为易行道的根本,而只举出阿弥陀佛的本愿。将这一段文与第十八愿作详细对照,就可以晓得这是第十八愿“取意之文”。 取意文

所谓“取意”,就是祖师在引用经文的时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减地引用,而往往是简洁扼要、深入浅出地把经文解释出

来。

就刚才那一段,如果龙树菩萨原原本本地引用第十八愿的愿文,可能我们还要经过一番解释才看得懂。没有善知识的解说,单单依照经文的文字我们未必看得懂。既然经文看不懂,即使有经典的存在,却几乎没有经典的生命,等于这个法是灭了。

如果有人能够正确地了解经文的含义,加以弘扬、解说,那即使经典看不到、看不懂,甚至不存在了,可是真正的法还是留存着。这就是祖师为什么取意解释第十八愿(用心所在)。 这是龙树菩萨对第十八愿的传承。 二、昙鸾大师释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速得菩提三愿

接下来是昙鸾大师,也是我们净土宗的祖师。他在所著的《往生论注》中解释念佛法门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速证菩提、速成佛果,完完全全都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并举出四十八愿当中的三个愿来证明:凡是念佛人的往生、成佛、度生,完全都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缘佛愿力

第一个就是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也就是“乃至十念”就必定往生。因此昙鸾大师说: 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 无轮转故,所以得速。

“缘佛愿力”:也就是依靠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力量。

“十念念佛,便得往生”:使“乃至十念”念佛的众生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因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三界六道的轮回就当下断除了;既然不在六道轮回,就能够快速地成就佛果。为什么说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六道轮回,所以快速成佛?

想想看,即使今世生而为人,也不一定会遇到佛缘,行善积德,修习佛法,寻求解脱。即使有了佛缘,进入佛门修行,也不一定今生会有成就。既然如此的话,就还有轮回。还有轮回就非常非常危险,因为人身难得,失去了人身就是堕三恶道,而三恶道的寿命非常漫长,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生而为人,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即使再生为人,也未必能够遇到佛法;即使这一世

学佛,下一辈子也生而为人又学佛,可是谁都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能出生为人、都能遇到佛法。假如出生在天上,天上的寿命也很长,同时,天上并不是修行的地方,它是纯粹享受福报乐果的地方,等寿命一到,因为不能再超升,只有往下坠。 所以,如果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永远在六道轮回。

而往生极乐世界,六根接触极乐世界的六尘,当下就能够悟道,所谓“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所以,昙鸾大师说,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快速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昙鸾大师对第十八愿的传承。 三、道绰大师释 道绰大师《安乐集》

接下来的一位祖师叫道绰大师,也就是善导大师的师父,他对第十八愿的传承在哪里?《安乐集》中说: 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

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说:

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系意专精,常能念佛, 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又说:

上尽一形,下至十念,无不皆往。

一到彼国,即入正定聚。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也。 这几段话都是对第十八愿的取意之文。 圣净二门

第一段文之前,道绰大师将整个佛教判为二门,一个是“圣道门”,一个是“净土门”,说: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 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意思是说,现在这个时代是末法时代,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又是五浊恶世——如果在正法时代,民风没有那么浊恶,尤其是有佛陀存在,佛法很纯粹地在弘传, 又有证果的罗汉圣者,或许还可以解脱修行证果。可是到了像法,尤其是末法时代,五浊恶世

的众生,圣道门是不可能让我们有力量走向解脱的。只有净土一门,才可能让我们通入涅槃解脱之道。 净土门通在第十八愿

净土法门里面,也有各种修行的方法,但是道绰大师在这里,所谓的“净土一门,可通入路”的,就只举出第十八愿。因此,道绰大师接着就说:“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一段话,正是第十八愿取意之文。 纵令一生造恶

有人看了这一段文会疑惑,甚至会指责,认为说: 第十八愿里面,并没有“纵令一生造恶”这些文字啊! 有了“纵令一生造恶”六个字,恐怕让人家因为有了这一愿作为靠山,而肆无忌惮地去一生造恶。

会有这样的批评——这是错解了道绰大师的用意。 发愿本意

其实也因为有道绰大师这一段文,才使得第十八愿活跃起来,才使得阿弥陀佛大悲哀悯的愿心彻底流露出来,也使我们这五浊恶世的恶人有了得救的希望,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所谓“纵令一生造恶”,在第十八愿里面是没有这些文字,可是却有这些含义,而且含义是非常明显的。因为阿弥陀佛发愿的本意是为了救度众生,而真正需要被救度的,就是有罪而无力修行的人。 医病喻

就像医生立志行医济世,他所要医治的,是不是有病的人?也唯有生病的人才需要医生,健康的人倒不需要医生。同样的,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正是需要被救度的众生。

众生中有圣人也有凡夫,圣人已经脱离六道生死轮回,即使没有阿弥陀佛的救度,也不至于去造罪造业、受苦受难;唯有凡夫,因为会造业造罪、受苦受难、永远轮回,才需要救度。 凡夫当中有善人、有恶人,善人会行善积德,还不至于堕落三途;而造恶之人,他将来必定堕入三恶道。

佛的慈悲,(正是体现在)对于造罪造恶、会堕入三恶道受无间之苦的众生特别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