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艺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美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科版小学艺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美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c3e273052d380eb62946d73

1. 欣赏教科书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猜猜这些图形代表的文字是什么。采取分组讨论 , 研讨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和形式把象形文字艺术地再现 ,

可用绘画、剪纸、拼贴等形式动手实践 , 作品集中进行展示。

2. 结合认识古埃及的书写工具 , 利用卡纸、布、泡沫塑料等材料分别制作成不同的形态 , 由学生扮演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代表不同的意义。

3. 安排学生通过图书、画册、互联网等事先查找的古埃及资料和历史文化小故事 , 学生扮演成各种象形文字角色进行表演。 活动二 : 浮雕与壁画

1. 欣赏古埃及尼巴蒙基壁画中表现宴席的局部图片 : 一位乐师正在演奏长笛 , 他的伙伴们拍着双手 ,

舞女在酒罐边扭动着身体进行舞蹈。还有一幅浮雕作品表现了一位古王国乐 师正合着伙伴拍打的节奏吹奏长笛。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 , 播放埃及的音乐 , 感受埃及的艺术风格。还可以根据壁画和浮雕作品中人物的动作 , 分小组进行表演。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古埃及的浮雕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中的人物造型 , 例如正面的上身、侧面的四肢、正面的眼睛、侧面的脸等 ,

帮助学生发现古埃及艺 术中的 \侧面正身律 \结合欣赏古埃及的艺术作品 , 尝试着用古埃及规范的形式手法来创作一幅作品。

3. 欣赏教科书中古埃及壁画制作的图片 , 根据相关的文字介绍 , 尝试分小组进行壁画 创作。并回顾以前在哪一节艺术课上曾经学习过壁画 ,

对古埃及的壁画和中国的壁画进行比较,讨论其中的异同点。 施教时间:10月16日——10月17日

札记:利用网络上此课时,我重点布置孩子们利用网络查阅关于“金字塔”的有关资料。过了不一会我就发现,学生们在下面三五成堆、神秘的窃窃私语。原来他们在搜索的时候,无意中进入了一些不良的网站,里面用迷信、恐怖的语言和情节来描述有关金字塔的故事,还有一篇自称为“鸡皮疙瘩系列之金字塔篇”的网络小说,描述金字塔中有可以复活的木乃伊,可以转化成人形的圣甲虫??其中恐怖的描写使学生既害怕又忍不住好奇想看看,反而对金字塔神奇的外形和结构失去了兴趣。 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不禁开始犹豫:网络中的信息如此复杂,是否应该停止让学生上网搜索? 可是在课堂上不许他们上网不等于他们没有其他渠道去接触这些网上的不良信息,在今天的社会里,回避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只有植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自觉地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上来。对,堵洪不如制洪,作为教师我有义务引导学生健康的上网获取学习资料。 于是我故意悄悄的告诉我身边的几位同学:“听说金字塔不是外星人建造的,而是古埃及人资助建造的。”“不可能,那么大块的石头,古代人怎么能盖起金字塔来?”“我是从这几个网站上看到的资料。”一边说着,我把这几个美术欣赏网站的网址写在了黑板上。“这些网站的内容有趣吗?”这一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可有趣了,它告诉了我们古埃及人怎样建造了金字塔,还有不少技术秘密呢!快去看看吧,看谁找到的秘密多!”在兴趣的指引下,孩子们纷纷登陆这几个网站,认真地阅读了有关金字塔的文字。“我知道了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了!古埃及人很迷信,以为人死了可以复活,其实至今没有一个木乃伊复活!”“我知道建造金字塔的材料是从别处运来的,运的时候使用了滚木!真聪明!”“科学家们说建金字塔时用的是堆土成山的办法,没有用脚手架。”在兴趣的作用下,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更加积极,同时也对古埃及人民产生了无穷的敬仰之情。

我又利用这个“情”字,鼓励他们继续上网搜索有关金字塔建造过程中古埃及人民是怎样克

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的。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激动地向我汇报了他们搜寻的成果,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意见。而且在这两次的搜索中,没有一个孩子偏离问题的中心去浏览不健康的网页。

通过这次美术欣赏课与网络结合的学习,我认识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植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自觉地过渡到理性的学习上来。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寻找到了他们的兴趣和乐趣,他们也时刻领略到新技术与时俱进的发展气息,以及在技术变化过程中给自己所带来的希冀与心动。当然,在上网的过程中,青少年不免会有一些较为集中的行为或情感上的偏差,需要成人来疏导。作为教师要注意这种倾向,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跟上。千万不能忽视、漠视,以为是个别现象。教师正确、及时地引导能够使他们以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网络的生活与学习。学生的网络学习任务策划在老师,学习资源来源于因特网,学生的学习超越于资料,创造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独特的思考与材料的组织之上,强调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这种通过切身体验而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只不过是学生们把原本松散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之后,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知识理解而已。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体会中这样写道:“在活动中,我加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个性化的思想。在进行的一些调查中,使我对问题的看法有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看问题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全面,使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谁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作为老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智能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当我们看到学生们有目的地进行网络学习,上网有张有弛,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主成长的时候,我们再以一种平静的心情来看待他们的网络学习,这时我们不仅有的是一种宽容和体贴,而更彻底的是一场生命之间的真实对话。 我们爱和平 单元概述 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战争对儿童的伤害,尤其令人痛心。那些生活在血腥、惊恐、贫困中的孩子,他们渴望能听到鸟鸣、能闻到花香,而不是炮声、硝烟!

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祥和、宁静美好的生活,要为还生活在战争中的同伴献上自己的关爱和支援。要为和平奋斗!为和平呐喊!

本单元分为两个课题,《哭泣的和平鸽》和《和平鸽在飞翔》。通过欣赏中外艺术家的雕塑、绘画、音乐、诗歌等作品,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深切体会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对比战争带来的灾难,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通过歌唱、制作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题:哭泣的和平鸽 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 第一节

活动一 : 和平鸽的故事

师生课前共同搜集有关和平鸽的故事。

1. 鸽子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 ,\国际和平年 \的徽标就是用稻穗围绕着 手放飞一只鸽子的图案 ,

它象征着和平、友谊和五谷丰登。世界许多著名城市广场上 ,翱翔着成千上万只鸽子。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市内 , 矗立着一位妇女的塑像 , 她身披古希腊的传统服装 ,

张开双手托着一只鸽子及鲜花迎接游客 , 为的是让人们牢记战争的不幸 , 珍惜和平、热爱生活。师生对话, 引导学生讲述故事。 2. 展示、交流资料 , 简单讲述和平鸽的故事。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 , 并被世界公认,始于毕加索。1940 年,希特勒法西斯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 ,

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 , 这时有人敲门 , 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 , 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 ,

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 , 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 ,

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如果用白布条就表示向敌人投降 , 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 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 ,

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 , 他惨死在街头 , 匪徒们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老人讲到这里 , 对毕加索说道 :\先生 ,

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 ,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 \听完老人的讲述 , 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 , 挥笔画出了一只鸽子一一这就是 \和平鸽 \

的雏形。 1950 年 11 月 , 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 , 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 它叫做 \ 和平鸽 \由此 , 鸽子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3. 利用教科书提供与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 欣赏有关以和平为题材 , 运用不同的艺术表 现形式 ,

如摄影、油画、版画、速写等创作的艺术作品。师生共同讨论它们的表现形式与含义。注意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所隐含的知识与运用的不同表现技法。 施教时间:10月18日——10月20日

札记:我在六.二讲毕加索与和平鸽的故事时,不少平时上课坐不住的学生都沉默了,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和平主义教育,引导他们诉说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反思自己平时的浪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的目标。 第二节

活动一 : 战争的记忆

1. 看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片段或优秀摄影作品图片 , 然后请同学们说说都看到了些什 么 , 同时又想到些什么。

2. 师生总结 : 战争使那里的孩子在痛哭 , 战争使他们失去亲人、故土、家园。和平鸽在哭泣 , 和平鸽在流泪。 活动二 : 共同的心声

1. 回忆、欣赏毕加索与齐白石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 , 讨论作品的艺术形式并分析比较。 2. . 通过教学 , 使学生知道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而画家运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来 表达热爱和平的情感。 活动三 : 书画和平

1. 欣赏教科书中油画作品《到处是生活》 , 说说铁窗里的人们渴望着什么 ? 这幅作品都运用了哪些手法 ?

2. 同学们自由地组成小组 , 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呼唤和平 ? 在讨论过程中对比战争带来的灾难 , 懂得今天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 教学评价建议

1. 学生能讲述和平鸽的故事。

2. 能分析同一主题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作品。

施教时间:10月23日——10月27日 札记: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了解到了和平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而画家运用绘画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热爱和平的情感,我们也可以这样做。 课题:和平鸽在飞翔 教学目标

1. 欣赏艺术家的绘画、雕塑作品和学生的作品 , 了解同一主题的 ( 教学课例 ) 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2. 学唱歌曲《我热爱和平》 , 感受歌曲的情绪 , 能够准确唱好歌曲中经常出现的八度音程。 3. 学习并运用立体构成的形式表现和平主题的雕塑作品。 教学准备

1. 有关和平的雕塑图片、学生绘画作品。 2. 《我热爱和平》的录音带。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 , 如吹塑板、卡纸等材料。 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节

活动一 : 飞翔的和平鸽

1. 欣赏歌曲《和平鸽在飞翔》 , 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 , 体会歌词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 再一次昕赏 , 唱好八度的大跳音程 , 交流音乐旋律对表现主题、反象的作用。

活动二 : 我们的呼唤 1. 欣赏艺术家的绘画、雕塑作品 , 探讨艺术家运用了哪些雕塑的艺术语言。了解有关圆雕、浮雕等知识 , 比较具象和抽象的雕塑作品。 3. 评价分析学生的表现。

施教时间:10月30日——10月31日

札记:我在六.二讲毕加索与和平鸽的故事时,不少平时上课坐不住的学生都沉默了,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和平主义教育,引导他们诉说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反思自己平时的浪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的目标。

第二节

活动一 : 播出一片情

1. 学生小组创作和平鸽的图案形象 , 小组间相互交流。 2. 教师出示带有插口的和平鸽的图案形象。

3.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设计插口,插口的设计要科学。 4. 教师与学生合作示范怎样制作立体构成的雕塑作品。 5. 分析比较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小组合作 , 共同设计制作运用立体构成的艺术形式表达和平心愿的雕塑。 7. 制作完成后 , 小组之间交流。 活动二:教学评价

1. 学生能自己欣赏、分析雕塑作品。 2.能准确歌唱《我热爱和平》这首歌曲。

3. 能用立体构成的方法表现飞翔的和平鸽。 施教时间:11月1日——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