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事业单位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a7c4e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24

C.有条件自尊者往往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D.父母给孩子制定行为标准对其成长不利

23.中微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宏观的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由于没有质量并且不带电荷,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这使得中微子的运动轨迹不会发生改变。那些来自遥远宇宙、来自黑洞边缘或者来自宇宙线发源地的中微子,可以告诉人类那些“源”在哪里,甚至可以让我们一探黑洞的究竟。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令人惊喜的存在 B.特立独行的中微子 C.中微子:宇宙的使者 D.触不可及:“隐形”的中微子

24.心理科普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某区开展了各类特色的心理科普教育活动。街道和社区是心理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各街道也把此项工作列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区教育部门、区妇联等相关单位从实际出发,开展了针对性强的心理科普教育,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某区开展了大量的心理科普活动

B.共同推进心理科普教育,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C.心理科普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点 D.各单位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科普教育

25.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作为使笔运墨的方法,笔墨有些像文言文。文言在秦代以前就是一种书面语言,然而即便在当时,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古白话”,不会使用文言文去说话。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笔墨也成了文人画家隔离包括画工在内的广大民众的一道绘画语言的屏障。

填入划横线地方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文言文成了读书人在特定圈子特定时候的特权 B.除了现实世界,文人们还拥有另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C.文言文便有了一种特殊的韵味和魅力 D.文言文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26.木桶的容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义务教育公平程度、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也由教育资源中的短板决定。推进均衡发展,不能截长以补短,应努力补短来追长,因而教育发展的思路,应该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补足短板上,强化弱势学校,努力缩小地区、城乡和校际差距。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取长补短,促进教育公平 B.教育均衡,更需重视补短 C.善于截长,平衡名校资源 D.克服短板,缩小校际差距

27.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家创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代析“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28.土壤污染具有扩散慢和易于累积的特点,且危害较大,会对农产品安全、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可以影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

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 )。 A.解决途径 C.预防方案

B.主要危害 D.形成机制

29.霍布斯以后,人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结成社会,组织成国家,变成“社会动物”,产生“共同意志”。卢梭说,“社会秩序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他的“社会契约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于国家权威和合法性的认识。在卢梭的观念中,国家应当是被动的,听命于集体意志的,人民可以根据集体的利益赋予国家适当的功能。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家社会功能的世俗化经过了很长的发展过程 B.人不再是国家的工具,而是国家的目的了 C.每个人都应当力图使自己适应其余的人 D.国家首先应当保障的是个人安全

30.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不外乎五个方面。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

下列对传统廉政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执法如山,遵章守纪 C.学识渊博,乐善好施

B.注重民生,情操高尚 D.生活简朴,严于律己

(一)手机在场令人分心

31.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已无处不在(A),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让人们可以发生与外界持续地联系(B)。这些联系可能是关于社会关系的;也有可能是关于信息的,如获取最新的资讯(C)。这些使得使得人们对手机形成了一种心理学上所说的“条件反射”或者说是“依赖”。手机一出现在自己面前或者在自己手上,人们就会(D)联想到他人或者新的信息。

32.手机会令人分心,当人们在做一些不需要使用手机的事情(A)时,手机的出现(B)就是一种干扰。如一个年轻人工作时忽然看到热恋女友的照片,于是(C)就花费时间想念一番,结果搁浅(D)了手头的工作,手机令人分心的问题类似于此。

33.当人们在开车、走路、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使用手机必然(A)对正在做的事情产生干扰。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谈的不是使用手机带来的干扰问题,就是(B)“手机的存在”对我们的干扰,即便(C)我们并未使用手机。这可以被简单地称为“手机在场”现象(D)。

34.英国某大学研究人员招募(A)了一些志愿者,让两位志愿者为一组(B),进入一个有一张书桌和两把椅子的房间,两位志愿者坐在椅子上进行10分钟的谈话。之后,研究者将测量志愿者感觉到的与说话对象的关系质量和亲密度。其中,有一半志愿者在谈话时,书桌上放着手机;而另一半志愿者谈话时,书桌上没有手机。结果发现,当有手机放在书桌上时(C),谈话者感觉到的双方关系质量和亲密度都相对较低。这表明,手机在场会增进(D)人们的人际关系。

35.手机对人际交流存在影响认为是确定无疑的(A)。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讨论有意义的话题时,手机出现在视线内会影响人们的讨论效果。但是(B),在闲谈的时候,手机出现与否(C)都没关系。这提示我们,在路上散步偶遇朋友时手里拿着手机是没关系的,不过如果我们在开会,或者要找朋友敞开心扉(D)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时,最好不带手机,认真地交谈。

(二)意境:散文诗的整体美

36.诗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A)创造。诗创造一个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B)的幻觉境界、艺术境界。这种诗的境界,这便是(C)意境,或称幻境的创造(D)。

37.意境为读者提供(A)的是一个美的整体,而非局部(B),使读者置身其间。通过渲染(C)、创造气氛,将外在环境(即物的“境”)和内在心理(即人的“意”)相沟通、混合,使诗人(D)能够形成意境。

38.诗人接触到某一客体,产生诗的感受。有些感受,可意会而不可宣传(A),很难用准确的语言(B)表达清楚,却可以(C)通过意象尤其是意境的形成,而潜在地对读者产生感染和影响(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