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卷]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习题:模拟考场1(复习必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精品试卷]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习题:模拟考场1(复习必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91b2a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e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三部分 高考模拟考场

模拟考场一

5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Fe—56 Cu—64 Br—80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5·湖南省五市十校3月模拟)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C.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都可使蛋白质变性,A正确;含有苯环的烃是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B正确;NO、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汽车尾气含CO、NO、颗粒物等,形成雾霾天气的污染物主要是PM2.5,PM2.5表示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的含量,其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因此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D正确。

答案:C

2.(2015·宁夏银川一中第5次月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NH4NO3=====2HNO3+4N2↑+9H2O的反应中,生成28 g 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 B.室温下,1 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数目为0.1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高温下,0.2 mol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0.3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根据价态归中规律,每生成4 mol N2转移电子数为15NA,则生成28 g 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A正确;pH=13的NaOH溶液中,溶液中c(OH-)=0.1 mo1/L,c(H+)=

=10-13 mol/L,则水电离出来的c(OH-)=c(H+)

c?OH-?KW-

=10-13 mol/L,1 L 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数目为10-13NA,B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则1 mol O2被消耗时电路中有4NA的电4高温

子通过,C错误;根据3Fe+4H2O(g)=====Fe3O4+4H2,则0.2 mol Fe参与反应生成 mol H2,

15D错误。

答案:A

3.(2015·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期末考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B 现象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解释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浓HNO3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NO2能溶于浓硝酸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24 -C D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事实与原理的分析判断。Cl2与还原性I-反应生成I2,使淀粉变蓝,不是氯气与淀粉直接反应,A错误;少量红棕色的NO2溶于浓硝酸呈黄色,B正确;溶液中还

-可能存在Ag+、SO23等,C错误;铜片常温下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而不是发生钝化反应,D错

误。

答案:B

4.(2015·河南省许昌、平顶山、新乡三市第4次调研)分子式为C7H6O2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数目有( )

A.2种 C.4种

B.3种 D.5种

解析: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符合分子式为C7H6O2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质有苯甲酸、甲酸苯酯、3种羟醛结构的物质(酚羟基与醛基处于邻、间、对三种位置),共5种,故选D。

答案:D

5.(2015·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期末考试)某元素X核电荷数小于18,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B.X能形成化学式为NaXO3的含氧酸钠盐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可能为偶数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X核电荷数小于18,n只能是2或3,可知该元素是氮元素或氯元素,N能形成NH3,Cl不能形成碱,A错误;N可形成盐NaNO3,Cl可形成NaClO3,B正确;N、Cl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是奇数,C正确;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如Mg形成Mg3N2、MgCl2或非金属元素如H形成化合物NH3、HCl,D正确。

答案:A

6.(2015·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三模)表面介导电池(SMCS)是一种新型充电电池,可使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仅需几分钟,该电池的电极材料为金属锂和氧化石墨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氧化石墨烯作正极

B.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充电时,该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Li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新型电源考查电化学知识。根据电池的电极材料为金属锂和氧化石墨烯知,放电时金属锂作负极,氧化石墨烯作正极,A、B正确;充电时是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阳离子移向阴极,C正确,D错误。

答案:D

7.(2015·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3月模拟)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 mL浓度为0.5 mol·L中( )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 mL时,c(NH4) =c(CH3COO) c?NH4?C.先增大再减小

c?NH3·H2O?

D.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的分析判断。醋酸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加氨水后生成盐,促进水的电离,当醋酸全部反应后,再滴加氨水时水的电离又受到抑制,A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醋酸与氨水混合时恰好生成醋酸铵,根据两者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推知醋酸铵c?NH+4?K?NH3·H2O?

呈中性,由电荷守恒确定B正确;=,K(NH3·H2O)为常数,滴加氨水的

c?NH3·H2O?c?OH-?过程中,c(OH-)增大,故c?NH+4?

一直减小,C错误;由于滴加氨水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发

c?NH3·H2O?

-1

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

生变化,c(CH3COOH)与c(CH3COO-)之和不断减小,D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一>必考题(共43分)

8.(20l5·甘肃省天水市第一次质检)(14分)乙醛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氧化成乙酸。依据此原理设计实验制备并在试管C中收集到少量乙酸溶液(如图所示:试管A中装有40%的乙醛水溶液、氧化铜粉末;试管C中装有适量蒸馏水;烧杯B中装有某液体)。已知在60~80℃时用双连打气球鼓入空气即可发生乙醛的氧化反应,连续鼓入十几次反应基本完全。有关物质的沸点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