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完整word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b4f034a7b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4

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从文中打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济( ) 善良( ) 清楚( ) 2、仔细读3~6小节,理出事情发展顺序。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概括。

4、“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手明白了什么?

5、文中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请说出理由。

6、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自己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结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

自由与生命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

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她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她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她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她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她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怜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母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一、速读课文,掌握基本信息。

二、(1)、标题:自由与生命,这是一个并列短语,表明文章可能会探讨 和 的关系,作者认为在 和 之间, 更重要。

三、(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记叙的事件: (3)、解释词语

色彩斑斓: 美妙绝伦: 皆大欢喜:

(4)、写近义词

兴致—— 歇息—— 聆听—— 捕获——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三、(1)、本文开头由眼前所见情景——一群小孩兴致勃勃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回忆起童年时代 时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开头交代这件事的结果是 。接下来全文的主体部分记叙了这件事的 和 ,结尾点明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所以在记叙的顺序上属于 ,结构上属于首尾 。 (2)、文中作者对小画眉的称呼变化了三次,请写出这三次不同的称呼,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它。

1、第一次称呼: 因为: 。 2、第二次称呼: 因为: 。 3、第三次称呼: 因为: 。 (3)画眉妈妈为什么给自己的孩子吃足以致死的毒莓?

(4)、小画眉死后,“我”为什么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用脑想 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hú)囵(lún)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着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

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 )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 )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他的读书效果当然不会好的。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1.根据第三自然段内容,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 A.不但??而且? B.既??又?? C.虽然??但是??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东西并不理解 ------ 形容不断积累------

3.朱熹告诉陈正之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多选) A.读书不能图快。 B.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C.读书要用脑子想,用心记。

4.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用文中的句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