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cec5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6

2017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当与朋友远别时,我们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赠别壮行。

(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5)周敦颐《爱莲说》中“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解答】(1)在水一方.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易错字:涯)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易错字:燕)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易错字:濯、涟)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世界需要爱。(2)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3)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 ; (,;)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4) 只有 在爱的怀抱中,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第9页(共26页)

(1)给第3句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有语病,请改正过来 (3)给第4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仿造文中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 , 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给出一段以“爱”为中心的文字,考查学生的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修改、关联词填写以及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前后两个句子句式相同,内容相近,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故应选择分号.

(2)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阅读句子,会发现这个句子用词不当,应将“阻塞”改为“阻挡”.

(3)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能力.根据句意,“爱的怀抱”是“幸福成长”的条件,又加上后一句中有一个“才”,可以判定应填写“只有”.

(4)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根据前面句子,可以判断所写的句式为“爱如 为 ”,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1);

(2)“阻塞”改为“阻挡” (3)只有

(4)运用比喻修辞、符合情境、语意连贯.

示例:爱如炎暑烈日下的树荫,为酷热难当的人提供清凉.

3.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触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沉浸其中,回味不已。请从下面篇目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乡愁》《最后一课》

第10页(共26页)

篇目: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上联: 快乐盈草园 下联: 书声溢书屋 。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

【解答】在你对联时,一定要注意内容和读书、书法、国学、名著、戏剧等和“语文节”的活动相关.还要注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答案:

示例:上联:快乐盈草园 下联:书声溢书屋 二、阅读

4.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苏轼是 北宋 (朝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第11页(共26页)

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

(4)“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

(5)从《记承天诗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二)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内容可知,苏轼是北宋文学家.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第一个词“欣然”指高兴的样子;第二个词“但”指只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

第12页(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