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b0443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7

五、

2、宋代漆器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

4、六朝时期作为佛教的象征的:莲花纹、忍冬纹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6、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西北部 7、秦汉陶塑首推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

11、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12、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鎏金工艺制成 13、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14、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15、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16、汉代砖瓦最有特色的是:画像石、画像砖 17、我国已知的最早漆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有6、7千年历史。

11、景泰蓝的制作工艺:1、制胎。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2、掐丝。是把铜丝压成扁丝,根据装饰花纹,用白芨制成浆糊,将铜丝粘在铜胎上。3、烧焊。在胎上喷水润湿,普遍撒一层焊药,进行烧焊,使铜丝铜胎牢结。焊结后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杂质。4、点蓝。根据装饰花纹的色彩要求,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各色秞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化。最后一次点蓝完后加上亮白。5、烧蓝。点完蓝后进行烧制,点一次烧一次,精品约点蓝和烧蓝反复三次以上。6、磨光用粗沙石,细沙石、黄石及木炭等逐次打磨,使蓝料和铜丝平整。7、镀金。为了增加光泽避免生锈,最后加以镀金。

13、黑陶的工艺特点: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黑: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指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器耳的盖纽。

14、陶与瓷的区别:1、原料不同,陶器使用粘土;瓷器使用瓷土。2、烧制火候温度不同,陶器约800℃;瓷器约1200℃。3、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15汉代画像砖与六朝画像砖的区别:1、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2、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3、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已占有较重要的地位。4、六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5、它不同于汉代的质朴古拙,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1、金银平脱:由汉代贴金片演变而来。用薄金片或薄银片按照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和漆底在一个平面上。唐代的金银平脱极为盛行,充分体现唐代富丽华美的艺术特色。

2、绿沉漆:是色漆的新发展,绿沉色就是一种暗绿色,如沉在水中,其色深沉静穆,标志着髹漆工艺在调色技术上的新成就。

3、大禹治水玉山:是清朝乾隆时期巨型玉雕,用巨大玉石,运输三年,共花费十三年时间制作完成。费用昂贵,雕琢精美,器型巨大,气魄宏伟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4、剔红:是雕漆品种之一,唐代创造的新产品,先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成熟与宋元时期。

5、错金银:又称金银错,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新创造。

6、青花瓷: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了青花瓷,虽只用一种颜色,但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层次,呈现及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8、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锅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即融化为金泥。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固着于铜器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称火镀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10、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是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主题,在四个团窠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因为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

........忽略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