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生物猜题卷(一)(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河北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生物猜题卷(一)(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67b92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一)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生物膜上常附着某些物质或结构以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进行加工 B.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分解丙酮酸 D.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部分内质网膜上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膜是都没有核糖体附着,A错误;真核细胞内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是有利于和O2结合生成水的酶,C错误;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可直接供应于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D正确。

2. 进行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B. 内环境中的C0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 C.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答案】C

【解析】在重体力劳动时,神经-体液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但是无法减少产热,故A错误;呼吸中枢不在大脑而在脑干中,故B错误;在进行长时间重体力劳动时,血糖降低,此时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所以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故D错误。 3.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B. 用50%酒精处理花生子叶,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以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 【答案】A

【解析】采用模型方法研究“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A正确;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的酒精用于洗去苏丹Ⅲ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B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实验,C错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再与二倍体杂交,可再四倍体植株上结出三倍体的无子西瓜种子,D错误。

【点睛】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或试剂使用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判断。

4. 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钾离子通常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

B. 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 C. 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D. 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A错误;结合题意可知, 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 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C正确; 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 5. 如图表示利用农作物①和②培育出⑥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过程Ⅱ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 B. Ⅰ→Ⅴ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 Ⅰ→Ⅲ→Ⅵ的过程中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 在①②⑥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答案】D

6.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着美

B.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 C. 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

D. 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群落垂直结构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是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非选择题

7.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这些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填具体结构)上。

(2)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0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3)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4)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胡萝卜素(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2). 类嚢体薄膜 (3). 不需要 (4). 不需要 (5). 湿度(或“相对湿度”) (6).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 (7). 增加 (8). 四 (9).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可知,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的自变量是相对湿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对湿度越大,小麦光合速率越大;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的自变量是温度,根据实验结果可知,31℃左右时小麦光合速率最大,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

(1)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之外,还包括类胡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些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2)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ATP。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其依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并可推测,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