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醉翁亭记原文及说课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教案醉翁亭记原文及说课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624fa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4

《醉翁亭记》的教案

马香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难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学习方法:

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二 认读,感受美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

1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是一篇( )的文章。

2有不理解的地方么?如果有,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想问地问题提出来? 3文中哪一个字贯穿全文,并揭示全文的主旨?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与民 同乐。

三 品读,发现美

《醉翁亭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佳作。那么究竟它有那些美点。让我们运用在前面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次品读,发挥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领悟,用“《醉翁亭记》之美,美在——”的句式开头说一段话。

学生分小组研读、讨论、回答。最后小结。

美在语言。1语言凝练、含蓄。2骈散结合,相映成趣。3注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也”、“而”把诗一样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回环反复,一唱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