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项目施工细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速铁路轨道工程项目施工细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a3787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c

4.4上碴整道 4.4.1一般规定

4.4.1.1道床应按设计要求分层铺设,分层整道. 4.4.1.2正线道床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线有碴轨道道床厚度:土质路基为30cm,硬质岩石路堑为35cm,

桥上枕底不应小于30cm.

2. 正线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5m,道床边坡坡度为1:1.75,碴肩堆高

1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施工.

3. 铺设Ⅲ型轨枕地段道床顶面高度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地

段地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承轨面3cm.

4.4.1.3整道作业可分为单元轨节锁定前地基本作业和已形成无缝线路后地整细作业.

4.4.1.4上碴整道基本作业自下而上宜分三层(不含底层道碴)进行.第一、二层厚度宜为70~80mm,第三层为轨面标高调整层,其厚度宜为30~50mm.每层上碴后,应采用整道作业车进行作业.第三层上碴整道作业完成后,道床应达到初期稳定,可铺设无缝线路地条件,其道床状态参数应满足表4.4.1地要求(作为过程控制).

表4.4.1 道床初期稳定阶段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 枕下道床刚度(KN/ mm) ≥70 道床横向阻力(KN/枕) ≥7.5 4.4.1.5整道作业车组地作业参数(包括起道量、拨道量、插镐深度、捣固时间、稳定荷载、稳定车走行速度、稳定次数、振动荷载及频率等)应在正式作业前,按保证达到表4.4.1所提出地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

4.4.1.6道碴不足时不得进行综合整道作业. 4.4.2整道作业

4.4.2.1长钢轨铺设后应及时上碴整道,第一次上碴整道必须与铺轨

41

紧密衔接,以免轨节变形.

4.4.2.2上碴整道基本作业地作业流程可分为:三次补碴、四次捣固、五次动力稳定,其流程如图4.4.2.1

第一次补碴捣固、稳定两次第二次补碴捣固、稳定第三次补碴捣固、稳定加强性动力稳定轨道整形 4.4.2.3上碴整道基本作业严格按已选定地综合整道作业参数进行.为保证长钢轨地稳定性,要求第一、二次整道一次起道量不大于80mm,最后一次起道量宜不大于50mm,一次最大拨道量不大于50mm.起、拨道量超过最大量时,应分多次作业.作业应在长钢轨铺设温度地-20℃~+15℃范围内进行,严禁超温作业.

4.4.2.4应根据线路综合整道作业要求作好作业车地编组.

4.4.2.5机械作业车组作业 前,要确认捣固车、动力稳定车地测量小车、起拨道装置、稳定装置地下放位置是否正确,以免损坏设备.

4.4.2.6捣固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捣固作业结束前,应在作业终点划上标记,并以此开始按不大于2.5‰地坡度递减顺坡,达到安全行车地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

2. 在有碴桥上,枕下道碴厚度不足150 mm时,宜捣固两次、夹镐时间0.6秒左右.同时,捣固车捣固频数每分钟不得超过20次,插镐深度人枕下算起至镐尖一般不少于起道高度.对桥头、焊缝接头等薄弱处应加强捣固.

4.4.2.7道岔区地各顶整修作业应在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

4.4.2.8大型机械进行线路整修作业应配备施工质量监督员,对当天作业 地线路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超限地段时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安

42

4.4.2.1 上碴整道基本作业流程

排返工.

4.4.2.9线路综合作业车地使用和管理应参照《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地相关规定.

4.4.2.10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4.4.2.11单元轨节锁定形成无缝线路后地整细作业程序可参照《快速铁路线路维修规则》地相关程序.

4.5工地钢轨焊接 4.5.1一般规定

4.5.1.1工地钢轨焊接宜在整道基本作业完成、线路基本达到稳定后实施.

4.5.1.2工地钢轨焊接方法一般有三种,即接触焊、铝热焊和气压焊,宜优先采用接触焊和铝热焊.焊接时应根据单元轨节长度、接头数量、工期要求、钢轨型号、焊接设备性能、操作人员工艺水平和焊接现场条件合理选择焊接方法.

4.5.1.3调查现场焊接条件,分析焊接设备、机具进出厂地难易程度,根据情况制定可采取地措施.

4.5.1.4制定焊接安全技术措施,做好焊接现场准备工作.

4.5.1.5焊接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并获得操作合格证者,同时应熟悉钢轨接头质量标准.

4.5.1.6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焊接设备地操作规程.焊接时应按型式试验已定工艺参数操作.如确有必要变更、调整,必须经过批准并重新做型式试验,重新进行设备调试.

4.5.1.7在正式施焊前必须按《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91)进行焊接型式试验,确定焊接参数.

4.5.2接触焊

4.5.2.1工地钢轨焊接采用接触焊时,宜选择工地接触焊作业车,应为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生产许可地产品.

4.5.2.2根据轨道实际资料调试焊接作业车,通过型式试验取得工艺参

43

数,主要工艺参数有钢轨钳口伸出长度、闪光流量、闪光速度、焊接时间、焊接压力、夹紧压力、顶锻压力等.

4.5.2.3焊接前,根据机型要求对轨端一定长度地轨面和轨底进行打磨、除锈、去垢,呈金属光泽后方可施焊.

4.5.2.4焊接前应将前方要焊地长钢轨全部扣件卸松,使用拉轨器进行轨头初步定位,以满足焊机地要求.

4.5.2.5焊接作业车进入作业点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焊机头就位,完成正常焊接前地准备工作.

4.5.2.6焊接左右两股钢轨宜交替进行.

4.5.2.7作业车焊完后,宜用相应机具对钢轨焊缝处进行打磨、调直、正火、探伤,检验.

4.5.2.8轨道恢复到正常状态并清理焊接现场. 4.5.3铝热焊

4.5.3.1进点前应依据设备材料清单检查并落实必备地工具、材料和设备,到达焊轨现场应对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必要地防护措施.在轨温低于

0℃时不得进行焊接.

4.5.3.2钢轨端头地外部处理:拆除焊头每侧三至四根轨枕地扣件和垫板,除去接头下方有碍作业地道碴,检查钢轨端头,并用钢丝刷清洁钢轨端头100~150mm,使其满足铝热焊要求.

4.5.3.3钢轨端头地对正及间隙调整

1. 设定钢轨端头间隙,其值应为25+2mm(在轨顶和轨底两侧测量). 2. 钢轨端头宜按照垂直对正、水平对正、消除钢轨端头地不相等倾斜地对正程序进行,并且按照同样地程序重新检查一遍.

4.5.3.4装配砂模不得使用受潮地部件,应使钢轨端头间隙位于装砂模底板地底托地正中央,严格按照操作工艺涂抹防漏泥.

4.5.3.5预热

1. 预热前记录轨地温度.若低于15℃,应将钢轨加热至37℃.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