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毛概习题含答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5年毛概习题含答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305ca3f46527d3250ce0b6

A.经济发达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人民幸福

15、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 ABCD )。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D.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6、实现中国梦必须(ABC )。 A.坚持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发扬民族传统 三、判断题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对 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错

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允许剥削制度存在,但允许剥削现象存在。错 5.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错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

7.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对

8、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对

9、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 对

10、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对

1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错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对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错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面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是( A )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卫生体制改革 2.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 A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市场经济 3.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 B )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4.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前提是( C )

第 21 页 共 21 页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和谐 5.改革的性质是( B )

A.自下而上进行的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 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D )

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 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 A )

A.所有国家 B.周边国家 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 D.发达国家 8.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两种资源是( C ) A.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B.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9.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邓小平的重要论断( A )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D.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 )

A.长期的基本国策 B.一项特殊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 D.一项权宜之计 11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 C )相结合。 A.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 B.改革与对外开放

C.“引进来”与“走出去 ” D.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D )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3.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 C )

A.社会制度竞争 B.科学技术竞争 C.经济资源竞争 D.劳动力素质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D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5.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C )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16.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C )

A.1999年12月 B.2000年12月 C.2001年12月 D.2002年12月 1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C )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1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C )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 19.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D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与依赖外国并重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 22 页 共 22 页

2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 )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1.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22.下面做法不符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要求的是( A ) ①“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 ②开放一切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 ACD ) A.废除人民公社 B.改革人民公社 C.发展乡镇企业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2.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 ABC )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要改革、要发展,就不要害怕不稳定

3.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BC )。 A.珠海、深圳 B.厦门、汕头 C.海南 D.上海浦东

4.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 ABD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 ABC )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B.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

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

D.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开拓了民主思想进步的道路 6.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BCD )

第 23 页 共 23 页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7.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 ABC ) 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C.贸易摩擦增多 D.经济风险减小

8.在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时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原因是(ABCD ) A.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

B.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

C.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为“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

D.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的东西来固守的思想

9.“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C )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10.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 ABC )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 三、判断题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开放。X

2.不能停留在姓“资”还是姓“社”的空泛讨论上,就是指改革的方向和性质上可以不问姓“资”还是姓“社”。 X

3.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V

4.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V 5.独立自主就是什么事情都靠自己去完成。 X

6.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X 7.苏东激进式改革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循序渐进地开展。 V 8.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V 9.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v

10.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无须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 X

11.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 V 12、开放也是改革,开放和改革密不可分 V

1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V 14、将来中国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开放 V

15、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X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V

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