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2-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考前必刷卷【聚焦山东统考新变化】(含答案和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必刷卷02-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考前必刷卷【聚焦山东统考新变化】(含答案和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053c4a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b

增加使栎树减产,导致白尾鹿减少,从而使扁虱减少,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减少,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D正确。

17.ACD【解析】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计算活菌的数目常用稀释涂布法,而不是用划线法,B错误;2-氨基芴可使沙门氏菌中野生型增多,缺陷性型减少,如果再由野生型突变为缺陷型,则与该突变剂无关,C正确;根据菌落的变化情况,可推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D正确。

18.(1)CO2吸收速率(O2释放速率、有机物积累速率) 甲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C3的还原(CO2 的还原)(3)甲藻叶绿素含量高于乙藻,甲会吸收更多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较强(4)上部空间的O2含量 再次测量上部空间的O2含量 如果第大饮测量结果等于第一次 如果第二次测量结果小于第一次

【解析】(1)净光合速率可由藻类的CO2吸收速率、O2释放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表示;据图分析可知三天后甲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乙藻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故甲藻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更好;c点时乙藻的净光合速率为零,即乙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2)光合作用中,光反应生成ATP,碳反应中三羧酸的还原过程消耗ATP,ATP合成酶的活性被抑制,则对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C3的还原影响更大。(3)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靠近滤液细线的色素为叶绿素ab,说明乙藻的叶绿素含量均低于甲藻,故甲藻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故光合速率更强,a点高于b点。(4)该实验需要验证甲藻是否能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生存生长,则可以通过检测甲藻净光合作用是否大于零来判断,故该实验应变量可设定为密闭容器上部空间的O2含量,故第一步实验密封容器之前需要测量初始容器上部空间的O2含量;再在自然光照下培养24小时后,即第三步操作中,再次测量容器中上部空间的O2含量;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若第二次测量结果大于第一次,说明在该环境下甲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甲藻可以生存生长;若第二次测量结果等于第一次,说明该环境下甲藻的净光合速率等于零,甲藻只能生存但无有机物积累无法生长;若第二次测量结果小于第一次,说明该环境下甲藻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甲藻无法生存和生长。

19.(1)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基因的分离定律 F1(WWww)产生三种配子,其比例为WW:Ww:ww=1:4:1 (2)N(GG)、N(Gg)、Y(gg) (3)用该植株与绿叶品系N(gg)做正反交实验,若该植株为母本时后代均为花斑叶,做父本时后代均为绿叶,则为质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Y(gg);若后代全为花斑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若后代一半花斑叶,一半绿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

【解析】(1)该植物同源四倍体种子大、产量高,获得同源四倍体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核基因W和w控制,故非糯性与糯性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F1(WWww)产生三种配子,其比例为WW:Ww:ww=1:4:1,故F2代个体糯性(wwww)的比例为1/36,即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接近35:1。(2)由于核基因G控制花斑叶,g控制绿叶。质基因为Y时,叶片为花斑NY叶;质基因为N时,叶片为绿色,故花斑叶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N(GG)、(Gg)、(gg)。(3)育种工作者在种植绿叶品系N(gg)时,偶然发现了一株花斑叶植株,假设为基因突变所致,可设计该植株与绿叶品系N(gg)的正反交实验探究该花斑叶植株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及其基因型,若该植株为母本时后代均为花斑叶,做父本时后代均为绿叶,则为质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Y(gg);若后代全为花斑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若后代一半花斑叶,一半绿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 20.(1)胞吐 正电位(2)体液 轴突末梢(3)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4)ATP是一种神经递质(或ATP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解析】(1)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的是氯离子内流,因此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依旧为外正内负,且电位差增大。(2)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激素时通过体液运输;突触是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组成的,因此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梢处的细胞膜。(3)据题意,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乙酰胆碱不能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肌肉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4)神经末梢有储存着ATP的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细胞间隙内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这些特点显示ATP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

21.(1)幼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幼根、根尖、茎尖(答出其中2种即可) 色氨酸(2)胡萝卜宁 快(3)通过台灯与胡萝卜幼茎的距离调节光照强度,设置一系列光照强度梯度(或设置强、中、弱三组光照强度),用40 W台灯照射胡萝卜幼茎,一段时间后检测每组胡萝卜幼茎的弯曲程度(角度)。

22.(1)竞争(2)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 (3)无性 抑制 (有一定的)促进 营养 演替(4)能抵抗(或耐受)环境中的化感物质、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当地放牧牲畜喜食(或写“补种本地物种”)

【解析】(1)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均为植物,根据“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

退化后,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说明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竞争关系。(2)由图可知,随着化感物质浓度的增加,克氏针茅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糙隐子草的抑制率在低浓度时为负数即促进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幅度越来越小直到开始抑制生长,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即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糙隐子草幼苗根的生长,在浓度低时有促进作用,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有抑制作用。(3)①无性繁殖的速度快,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在持续过度放牧(绵羊)干扰下,克氏针茅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被冷蒿替代,可推测冷蒿采用无性繁殖抵抗放牧干扰;由(2)分析可知化感物质对克氏针茅为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时能促进糙隐子草生长,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冷蒿草原较好 生长。②由于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草原的营养结构改变,使群落朝向与自然发展不同的方向演替。(4)由题意可知,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在退化草场恢复治理的过程中,应选用能抵抗(或耐受)环境中的化感物质、能适应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当地放牧牲畜喜食的草种。 23.(1)G C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2)引物b和引物c可以互补配对,导致引物失效 (3)XmaⅠ和BglⅡ 便于将导入质粒的大 肠杆菌筛选出来(4)白 蛋白质

【解析】(1)已知t-PA蛋白第84位是半胱氨酸,相应的基因模板链(图中t-PA基因的上链)上的碱基序列是ACA,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由此可知基因模板链第84为发生碱基替换为ACA→AGA,即t-PA基因的上链中相应位置的ACA→AGA,图中显示引物b与t-PA基因的下链互补,故其中相应部位的碱基与上链相同,即该部位的碱基是G,引物c与t-PA基因的上链互补,故其中相应部位的碱基与下链相同,即该部位的碱基是C,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 PCR中需要加入合适的引物来完成子链延伸。(2)图中信息显示,引物b和引物c可以互补配对,因此,如果PCR1和PCR2同时进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3)根据图中目的基因两端的黏性末端以及各种限制酶的的切割位点可知,在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限制酶XmaⅠ和BglⅡ切割质粒,才能与目的基因t-PA改良基因高效连接。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其中的新霉素抗性基因没有被破坏,因此可以根据对新霉素的抗性将成功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即该基因的作用是便于将成功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4)在加入新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的受体细胞应该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这类大肠杆菌细胞因为含有mlacZ基因而呈蓝色;一类是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其中不含mlacZ基因,该细菌表现为白色,因此需选择呈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检测和鉴定,以选育出能生产改良t-PA

蛋白的工程菌株。上述生产改良t-PA蛋白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