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刷卷02-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考前必刷卷【聚焦山东统考新变化】(含答案和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必刷卷02-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考前必刷卷【聚焦山东统考新变化】(含答案和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a9053c4aaa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b

A.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多肽链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15.下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B.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 C.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增大,胰岛素浓度降低 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①可能是通过增加GLUT数量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 16.栎树是某森林中主要的生产者,舞毒蛾啃食栎树。栎树盛果期时丰富的果实会把白尾鹿吸引到森林中,鹿身上的扁虱会跳到森林地面产卵。大量的栎树果实也吸引着白足鼠,扁虱卵孵化出的幼虫吸食白足鼠血和人血,同时会将白足鼠体内的螺旋菌传播给人类,使人类患上莱姆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扁虱与鼠、鹿、人之间的寄生关系导致螺旋菌传播到人 B.栎树盛果期时,该区域人类患上莱姆病的风险明显提高 C.舞毒蛾数量增加使栎树减产,人类患莱姆病的风险增加 D.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态的必要条件

17.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接种前,2-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 B.若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 C.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存在致突变剂无关 D.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1分。

18.(9分)某研究小组在恒温(25°C)条件下,研究了重金属铅对两种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CO2浓度为0.03%条件下,甲、乙两种藻类的净光合速率随重金属铅处理天数的天数变化曲线(实验过程中假定呼吸速率不变)。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净光合速率可用单细胞藻类的______表示。由图可知_____(填甲或乙)藻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更好。c点时乙藻的净光合速率为0,其含义是此时乙藻的_________。 (2)研究发现,重金属铅主要降低了藻类细胞中ATP合成酶的活性,由此可推测:重金属铅对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__影响更大。

(3)用甲、乙两种藻类分别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发现乙藻的滤纸条上靠近滤液细线的两条色素带宽度均小于甲藻,请用此现象解释上图中a点高于b点的原因_______。 (4)该研究小组还想用甲藻净化含铅废水,但是不清楚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注:恒温25℃条件不变),甲藻能否生存生长?请在无显微镜条件下帮助研究小组完善实验设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第一步:取一容器装入一定量含铅废水和一定量的甲藻,测量____,密封。 ②第二步:在恒温25℃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24小时。 ③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④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第二次测量结果大于第一次,则甲藻可以生存和生长;则甲藻可以生存但不能生长;____________, 则甲藻不能生存和生长。

19.(16分)某二倍体植物的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核基因W和w控制。该植物叶的颜色受核基因和质基因(受精卵的质基因全部来自于卵细胞)共同控制(如图)。核基因G控制花斑叶,g控制绿叶。质基因为Y时,叶片为花斑叶;质基因为N时,叶片

为绿色。细胞核或细胞质有花斑叶基因时叶片为花斑叶,但G基因和Y基因同时存在时,由于产物相互干扰,最终均不能发挥作用,叶片为绿色。

(1)该植物同源四倍体种子大、产量高,获得同源四倍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将纯合的同源四倍体非糯性与糯性杂交,F2代个体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接近35:1,非糯性与糯性性状的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请解释F2代个体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接近35:1的原因________。

(2)花斑叶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

(3)育种工作者在种植绿叶品系N(gg)时,偶然发现了一株花斑叶植株,假设为基因突变所致,请设计实验探究该花斑叶植株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及其基因型,说明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

20.(8分)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NE)等都是常见的神经递质,它们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升高或降低;它们发挥作用后可被再回收或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γ–氨基丁酸以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1)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氯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_。

(2)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的NE通过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储存NE的突触小泡与神经元______处的细胞膜融合后,NE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据此推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肌肉将_____________。 (4)ATP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研究表明,神经末稍突触小泡内储存着ATP并可ATP在突触间隙中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使之释放,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据此推测,ATP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分)科学有发现胡萝卜幼茎在单侧光照下可向光弯曲生长。为探究胡萝卜幼茎向光性的原因,用一定光照强度的单侧光照射胡萝卜幼茎,每隔一段时间检测幼茎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及胡萝卜宁(与向光性有关的一种物质)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至少写出两个)在这些部位,生长素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由图可知,幼茎向光性主要由 分布不均所致。进一步推测,黑暗条件下幼茎的生长速度可能比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速度 。

(3)科学推测胡萝卜幼茎的向光性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只要求写出大致实验思路。(实验室提供了40 W台灯和长势相同的胡萝卜幼茎若干)

【解析】(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有幼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幼根、根尖、茎尖等。生长素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生成。(2)由图中两曲线可知,向光侧生长素含量比背光侧略有降低,而向光侧的胡萝卜宁含量明显高于背光侧。背光侧生长速率比向光侧快导致幼茎向光弯曲生长,可推测幼茎向光性可能是由向光侧胡萝卜宁含量增高引起的,进一步推测幼茎在暗处比有光处生长速率会快些。

(3)本小题要求验证胡萝卜幼茎的向光性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因此可设计至少三组实验,分别为强光、中光、弱光,然后用40 W台灯照射胡萝卜幼茎,一段时间后观察三组幼茎的向光生长情况。

22.(10分)在连续多年过度放牧干扰下,内蒙古高原以羊草、克氏针茅为主的典型草场发生退化,冷蒿种群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冷蒿草原。

(1)群落中的冷蒿与羊草、克氏针茅间存在_______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度放牧胁迫下,冷蒿依靠生根分蘖萌发能力强等特性,抵抗放牧干扰,挤占原优势物种的生存空间。 研(2)有研究表明冷蒿可向环境释放具有化感作用的代谢产物,影响周围植物的正常生长。究者利用不同浓度的冷蒿茎叶水浸提液处理3种伴生植物幼苗,实验结果见下图。

据图分析,冷蒿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幼苗根生长的影响_______。 (3)绵羊对牧草的喜食程度依次为:糙隐子草>羊草>冷蒿>克氏针茅。但在持续过度放牧